農曆新年,一般都是華人的大日子,但在福建人的傳統文化里卻有這麼一句話:「天公大過年」,福建人在過了大年初九,新年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每當農曆初八晚踏入子時之際,就是檳城福建人祭拜天公的最佳時刻,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前擺起桌子,將兩株甘蔗系綁在兩旁,放置天公座與香案、齋品獻花果及各式福建糕粿及焚燒天公金等大肆祭拜,這天的熱鬧程度比除夕及年初一可說是有過之而不及。
檳榔州福建會館青年團團長陳俊傑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說,天公即是玉皇大帝的俗稱,而天公誕的由來,至今則是有好幾個傳說。
他娓娓道來,在古早時期因日本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帶殺人放火、鄉民就扶老攜幼逃命,在途中突然前面出現一大片甘蔗林,鄉民也紛紛逃入甘蔗林躲避,從而得以避過日本倭寇,逃過鬼門關。
「那一天正是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鄉民皆認為這是天公救命,於是就在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就會祭拜天公,而拜甘蔗也具有不忘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 。」
檳城福建人對年初九的拜天公供品很是講究,除了須將一對高線(長線)掛在甘蔗上面,同時甘蔗必須是上有葉子、下有根須,象徵著有頭有尾。 (圖由陳俊傑提供)
他說,另一則是偏向神話的傳說,即古時有名將軍,他每到一個地方,只要喝了當地的水,就會講當地的方言,以這門本事來辨別漢人。 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給他喝,結果他一直不會講福建話,誤以為福建人不是漢人,下令大開殺戒,福建人枉死無數。
「後來,到了大年初九那天,將軍才喝到福建的水,講起福建話後才知殺錯人,就馬上下令封刀,至此,福建人認為這是天公所賜。」
他說,為答謝天公所賜,福建人也就在拜天公當日,以甘蔗來答謝其救命之恩。
他表示,檳城福建人對年初九的拜天公供品很是講究,除了須將一對高線(長線)掛在甘蔗上面,同時甘蔗必須是上有葉子、下有根須,象徵著有頭有尾外,天公金也是少不了的供品之一。
他說,天公金是天公專享的金紙折成,其種類分為大金、盆金及恭金,供奉前,可依傳統摺紙藝術折成不同形狀,如元寶或蓮花,可藉此向天公表達虔誠與敬意。
「另外,天公誕的供桌擺設也比較特別,頂桌是獻給最尊貴的天公,以清素的供品為主,同時奉上鮮花、一對蠟燭、紅龜粿、發糕、天公金等;下桌是獻給天公的部屬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葷食為主。」
天公誕的供桌擺設,頂桌是獻給最尊貴的天公,以清素的供品為主,同時奉上鮮花、一對蠟燭、紅龜粿、發糕、天公金等;下桌是獻給天公的部屬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葷食為主。(圖由陳俊傑提供)
天公誕的供品包括了發糕或米糕、五獸 ( 以糖製成的紅色食品,包括六面玲瓏塔、龍塔、鳳塔及一對瑞獅為一套,三獸則是一對瑞獅。 獸諧音「壽」,取其長壽好彩頭)、三牲或五牲、茶酒、清素六齋 ( 香菇、花生、腐竹、白果、木耳、紅棗、冬粉、髮菜、海苔、金針菜等)、蜜餞 、三或五個水果,三果即香蕉(招)、柳橙(吉)、黃梨(旺),以福建方言發音「招吉旺」;五果即香蕉(招)、黃梨(旺)、柑(甘)、橙(吉)、梨子(來),以福建方言發音「招旺甘吉來」、素餅、面線和紅雞蛋、鮮花。
「為了表達對天公的尊敬,所有的供品,都必須貼上紅紙或精緻的紅紙剪花。」
他說,以往家家戶戶都會等到午夜12時才開始祭拜,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已知道子時,即是晚上11時至凌晨1時之間,所以有些人就不會等到午夜12時,反而是會在11時就開始拜天公,祭拜儀式後也就能提早結束了。
檳榔州福建會館婦女組副主任蘇素蘭(左起)、執行秘書曾來福、婦女組主任雷翠梅及成員楊瑞蓮一同合影。
福建人年糕送灶君 冀向玉皇代說好話
檳榔州福建會館婦女組副主任蘇素蘭表示,每逢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是福建人送灶君的日子,所以福建人都會以年柑、年糕及年餅送灶。
「年糕甜又粘,希望灶君吃了年糕後,會向玉皇代說甜言蜜語的好話。」
她說,送灶之後,家家戶戶就可進行大掃除,傳統上長輩們都會遵循習俗用竹葉掃把所有霉運掃掉,藉由一節一節的竹葉,代表步步高升、節節前進,同時竹的陽氣很重,可避邪。
「同時,家裡有安神的,則須為神明清洗,換金花和紅布球。」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