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2023-07-06     菁菁

弱智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說白了,這就像是一種賽博種姓制,依託於四個字母,你便可以快捷地識別出哪類人是人群中的婆羅門。

這似乎也影響了一些網友的交友觀,「只願意和某些特定字母的人交朋友」,便是MBTI測試重度成癮者的某種表現。在這種現象面前,我們似乎都被異化成了某串字母,從而失去了作為一個「具體的人」的任何特質。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更有甚者,已經將其用成了婚戀指南,這讓我已經在腦內構想了一個場景:以後相親雙方沒準得加個互報人格類型環節,像「我是ENFP,你是ESTJ,咱倆的匹配值只有30點,肯定不合適」這種話,也能成為新的拒絕理由。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拒絕這種簡單粗暴的16型分類還有一個理由,便是它有著和其他測試一樣「報喜不報憂」的純純褒義味兒。

就比如說我所測試出來的類型「建築師」INTJ,在描述中,擁有這種人格類型的人們天生的完美主義者、自負、學習能力極強、才能堪稱「創造性」、幾乎站在16型人格的金字塔尖——總而言之,非常牛批就完事了。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說實話,在剛得到這個結果時,我的確是有點「飄了」,畢竟不說每條全占,只要自己能沾個一星半點也算不錯了。

這種「MBTI帶給我的自信」,一直持續到我看到了一位朋友發表的帖子,這種似乎「完全符合INTJ傾向」的自負勁兒直接給我干沉默了。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總而言之吧,其實無論你測出來是什麼人格類型,測試結果也大多只會給你極端褒義的反饋:有人是天生的領導者、有人是思想飛揚的學者、有人是諄諄教誨的教育家,但相比之下,測試本身卻很少去批評你流露出的負面特質。

這似乎自然地將人們導向了一種「自滿」的情緒,並且固化了自己的缺點,就比如說缺乏自省、傲慢、自閉等等。它就像是充當了一種麻醉劑,讓人們安慰自己「我就是這樣的」,從而去拒斥那些帶有批判性的建議。

而對於那些優點,我也只能說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名叫「巴納姆效應」,它所指的大概是「人們會將一些十分模糊而普遍的人格描述,認為是針對自己的描述,而且相當準確」,就比如說占星與算命,大機率運用的就是這種心理。

下面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同事阿翻老師,在測出自己是「ENFP」後,他就直呼測試里的那些描述對它而言「全中」。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然而這些描述也未免有點模糊了,就比如「你有變得毫無組織性的傾向」「對缺乏獨創性的人沒有耐心」,我敢保證起碼半數以上的讀者多少也會覺得這些句子用來形容自己也算貼切。

總而言之,與其和這些拼湊起來的字母打交道,我更喜歡直接去通過一個人的言行來了解他,用句老話就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不過對我而言最驚悚的,可能還是如果真按MBTI測試的結果看,那麼我似乎明白為什麼阿翻老師平時這麼喜歡找我說話了。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讓MBTI回歸MBTI

其實儘管我們如今提到「MBTI測試」,似乎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代表著科學的正經心理學研究,但它還真沒那麼高的權威性。

MBTI指標由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凱薩琳·庫克·布里格斯一同制定而成,但這兩位均未接受過嚴肅的心理學教育。女兒伊莎貝爾是位偵探小說作家,大學學習的是政治學,母親布里格斯大學拿的則是農學學位,後來當了名教師。

「求求了,別整你那MBTI測試了!」

在上世紀美國「大蕭條」時期,伊莎貝爾由於沒有收入,因此整理了母親的資料,逐漸匯總建構了這個我們如今所熟知的體系。

後來這項測試受到了美國戰略情報局與一些學院的青睞,被不少公司用來進行招聘與提拔的「決策管理」——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被人力資源部門用來篩選、管理員工的工具。它真正所做的事情並非讓人們更好地認知自己,而是一種強調了員工服從紀律,將人們「螺絲釘」化的理論商品。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