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張月合育有7名孩子,最大的女兒洪曉芳已經38歲,最小的兒子洪順忠也已經26歲,擁有9名孫子。對她而言,如今其實已經沒有經濟的負擔,所以賺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把美味分享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村長帶議員來參觀,議員吃了一口(雞蛋糕)後,竟然說:『好吃到說不出話來!』」
採訪當天,張月合在庭院裡非常忙碌,先是打蛋製造麵糊,熱爐、再在模具抹上一層人造黃油預熱;然後倒入麵糊,等待6分鐘後出爐。平均每天能製作大約4000粒雞蛋糕,從每一輪可以烘出40粒來計算,張月合每天差不多需要重複以上的動作上百次。「這份工作其實不簡單,要長時間對著烘爐,又不可以開風扇或冷氣,因為會影響烘爐的溫度。」張月合堅持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製作雞蛋糕,使用湯匙一匙匙將麵糊舀到模具里。「我們曾提議她用麵糊分配器,但她(媽媽)就是堅持要使用湯匙。」洪曉芳說道。因為洪媽媽始終覺得以「一匙匙」的形式更有溫度,但也因而更容易被燙傷。「你看我整個手都是被燙傷的痕跡…」張月合續說,當初孩子們說要接手她的事業時,雖然內心是開心,但有時眼見孩子們被燙傷,她還是忍不住說道:「我最怕就是看到他們被燙傷。」她也會常會和孩子說,如果你們要繼承這個事業,就要耐得。
洪曉芳和洪順忠說,目前基本上已掌握了媽媽的基本功力,和媽媽製作的雞蛋糕口味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只是效率上仍不及媽媽。「我會罵他們的,尤其是他們倒麵糊的時候,整天倒到滿天滿地,還要花時間去抹。」張月合也經常默默替他們倆「執收尾」;洪曉芳和洪順忠把雞蛋糕包裝好後,眼見張月合突然走到桌子旁,然後把包裝好的雞蛋糕重新再綁一遍。這時在旁的記者偷笑了一下,張月合拿起自己包和孩子包的雞蛋糕說道:「是不是有分別?」的確,張月合包裝的會比較紮實和好看。
把媽媽的傳統手藝發揚光大
洪媽媽傳統雞蛋糕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咸香味,以及雞蛋的比例比麵粉來得多,所以吃起來的口感猶如曲奇餅一樣酥脆,讓人忍不住一個接一個「丟」進嘴巴里。「我用人造黃油取代了棕油。」張月合說,製作雞蛋糕的秘方是源自媽媽,一代傳一代。「我的孫女很愛我做的雞蛋糕,每次來到都一定會叫我做給她吃。」張月合說,過往,雞蛋糕通常是在過年過節才會烘焙,所以雞蛋糕常會是鯉魚造型,討個好意頭。「我以前也是只有在農曆新年才會接訂單,除了雞蛋糕、還有蜜蜂窩、Kuih Kapit等等……,平常天就是全職的家庭主婦。」
然而丈夫卻突然中風,無法再駕駛羅里,行動也受到限制,讓張月合必須肩負起家庭開銷。「幸好我的孩子們都算是孝順,他們每個都會半工讀,然後自己找工幫補家用。」張月合除了靠售賣雞蛋糕幫補家用,更當起了陪月。「當時的我並沒有想太多,就是見步行步。」一個人捱了將近15年,終於捱到了孩子們長大成人,如今的她總算可以稍稍休息一下。「我是勞碌命,無法完全停下來,不做工。」洪順忠說,雖然媽媽不願意停下來,但他希望媽媽不再是「主軸」,而是可以擔任顧問的工作,閒來無事來下手做一下。「接下來將會設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團隊、開設門店以及餐車等等。」
洪順忠留學台灣,主修品牌營銷,所以擅長說故事。「很多人會覺得不過只是雞蛋糕,有什麼特別?」但他覺得,自家產品最特別之處在於背後的故事,一個雞蛋糕「撐」起一家人的故事。「我可以說是和『雞蛋糕』一起從小『玩』到大,因為每次放學回家,一定會看到媽媽坐在烤爐前做蛋糕,伴隨的還有香噴噴的雞蛋糕味道…..」洪曉芳更說,自己從不會吃外頭的雞蛋糕。「我對雞蛋糕的印象就是,小時候只要看到媽媽做雞蛋糕,我就知道,農曆新年要來了!」張月合這時補充道,小孩子最喜歡就是農曆新年,因為有紅包啊…你呢?你對雞蛋糕的印象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