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守住國門兩年多的台灣,於今年三月底陸續爆發Omicron疫情,確診病例一度飆到單日九萬多,遠超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且逼近單日曾經確診破10萬宗的越南,也因為疫情來得太突然,台灣陷入快篩荒的境地,PCR量能抵不過確診數的衝擊,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公開表示,不走清零路線,而是走向所謂「重症清零,輕症控管」的「新台灣模式」。
惟,從總統府到衛福部,台灣當局卻遲遲未能給出明確的抗疫目標,「新台灣模式」的前景依然清晰,遂招致民眾差評如流,社會亂象百出,在野黨與媒體名嘴大做文章博取聲量,為今年11月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增添變數。
到底這波疫情對台灣民意造成怎樣的衝擊?對領導人、政黨和政治氛圍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本文以美麗島電子報和台灣民意基金會每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作為本位接下來探析的依據。
筆者以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的民調結果,分析蔡政府和民進黨在近六個月來的民意走向。圖1顯示,蔡英文總統滿意度、蘇貞昌行政院長滿意度和民進黨好感度的曲線非常一致,三者在的聲望於今年2月最高,分別為蔡英文57%、蘇貞昌52.5%和民進黨51.5%,最低點則落在今年5月份的民調,蔡英文的總統滿意度49.9%,行政院長滿意度和民進黨好感度皆為43%。
若以四月和五月爆發的疫情為節點,台灣疫情確實影響民眾對整個政府的政治態度,雖然總統、行政院和執政黨的民意趨勢基本相符,但其增減幅度並不一致。其中,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滿意度跌幅最大,從四月至五月掉6.9%,這可能跟行政院直轄處理新冠疫情的衛生福利部有較深的連結,而民進黨的好感度於三者中最為穩定,僅跌2%的水平。
Advertisement
圖1的結果帶出來最直接的資訊是:無論是總統、行政院或執政黨,民眾對政府的評價附帶顯著的政黨偏好,但是此種態度因層級和單位有別而有程度上的落差,其中,總統滿意度依然最高,民進黨的好感度始終最低。
資料來源:整理自美麗島電子報
既然,這兩個月來台灣民眾對蔡政府心存不滿,這些不滿情緒會否有利於在野黨是值得發掘的部分。按照圖2的結果,中國國民黨的支持度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不斷消長,「白色力量」台灣民眾黨的支持度起伏相對較大,2022年3月有13.5%支持,4月跌了4.3%,到5月份卻突然攀升將近8%,獲得17.1%的民眾支持,中間偏左的時代力量,獲得的政黨支持度始終低於10%,最高也只有今年2月份的5.5%。
如果說台灣Omicron疫情大爆發,造成民意轉向對野黨有利的趨勢發展,此種論斷顯然站不住腳,至少在第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而言,並未看見此種趨勢,其政黨支持度甚至在近兩個月掉了0.4%。不過,誠如民意疏遠執政黨,民眾黨和時代力量卻比較能夠從這些不滿民進黨的民意中獲益,兩黨支持度分別提升7.9%和2.4%,而且沒有政黨偏好的中間選民也跌了一成,這些支持度大部流向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黨(5%),有趣的是,國民黨卻未能從中占得便宜,依舊得不到中間選民的認同。易言之,這波疫情並沒有給國民黨帶來救命稻草,而柯文哲及其民眾黨則是最大的得利者。
整體而言,我們能夠從這六個月的台灣民調中得出幾個重要結果:第一,民進黨依然是目前台灣政壇主要大黨,儘管受到抗疫表現不及格所影響,至少還沒有對泛綠陣營的基礎構成嚴重傷害。第二,在六個月內,國民黨的衰微直接反應在民眾對民眾黨、時代力量和基進黨的支持之上,尤其是民眾黨支持度兩次超越國民黨,如這項趨勢繼續下去的話,「藍白合」將成為國民黨路線論爭的主要議題。
第三,綠營聲勢相對穩固,藍營氣勢持續消長,這將加速深藍的沒落,以及淺藍的興起,未來在地方選舉中,國民黨或許可以保住大部分的地方議員席次,守住新北、台中、南投、金門和澎湖等縣市首長,如果要獲得更出色的戰績則受到民眾黨的制約,而這些攔截對泛藍構成最大傷害,反之,民進黨得益於泛藍陣營和對綠營否決票的分裂,在關鍵選區的競爭中,憑微弱的相對多數選票,取得更多的地方議員和縣市首長。
資料來源:整理自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
馮振豪 生於霹靂怡保,畢業自怡保深齋中學,台灣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學士,曾於怡保培南獨中任職員,自由撰稿人,熱衷研究國內外歷史、文化、政治、社會,目前於東吳大學政治所進修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