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殯葬業者擔心跳電問題等火患隱憂;有公眾認為電子花圈擺在必經之路,除了阻礙人行道,經過時覺得「大吉利是」;有人覺得電子花圈排場太過盛大,一家辦喪事,大家被逼「同哀」,讓他們渾身不自在;也有住在附近的鄰居覺得花圈發出的亮度刺眼,晚上照進家裡難以入眠......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喪禮一般幾天就結束,不會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就讓生者嚮往生者獻上最後的敬意和孝心吧。
有資料顯示,電子花圈是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先流行起來,2019年才被引進我國。
由於電子花圈可重複使用,被視為比傳統花圈更環保,加上租費不貴,一字排開更顯氣派,還能客制化,有的甚至能以彈幕形式顯示信息,於是逐漸在本地受到追捧。
電子花圈包含裝置的費用介於80至120元之間,比鮮花花圈來得便宜。
國家環境局近日就擬定了喪禮使用電子花圈和充氣布置的準則:
關鍵詞:只是準則。
所謂的準則更接近規範化的建議,並非法規。
對此,殯葬業者和不少公眾都提出質疑:若有人違反上述準則,會否受到懲罰?屆時被執法的對像會是誰?是喪家、殯葬業者、還是供應商?喪家和殯葬業者又該如何管控親友們饋贈的電子花圈?
一般來說,殯葬業者只負責安排喪禮場地、為往生者辦理後事。提供電子花圈等物品並不在他們的服務範圍內。
也有網民認為,放個電子花圈也要遵守這麼多準則,搞不好真的能起效,畢竟很多守規則的國人一般都不想惹麻煩。權衡之下,可能會幹脆不擺放電子花圈。
網民Damus就說,如果晚上10點到早上7點不允許電子花圈「亮燈」,那麼電子花圈就無用武之地啊,大白天本來就沒有必要亮燈,只剩下入夜7點之後到晚上10點亮三個小時,還不如直接用塑膠花圈。
不過,千錯萬錯都不應該是電子花圈的錯啦。關鍵在於人們如何使用和擺放這些花圈。
毋庸置疑,電子花圈是傳統殯葬業邁向現代化的其中一步。然而,要如何在傳統與現代化之間取得平衡、如何讓紙紮花圈或是鮮花花圈與電子花圈共存,以及如何在環保與耗電之間取得平衡,著實值得進一步公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