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不再是外企不二之選 「世界工廠」供應鏈因疫情遇阻

2022-06-02     緣分

Made In China不再是外企不二之選 「世界工廠」供應鏈因疫情遇阻 中國是眾所周知的「世界工廠」,全球很多產品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標籤。但在冠病疫情期間,這座世界工廠的生產步伐卻受到拖累,供應鏈幾近中斷。

缺少部件或是無法發貨的外國商家們,只好想辦法變通尋找替代供貨方。於是,成本相對低廉的東協國家的工廠就在這場供應鏈危機中開始發光發熱,分走了很多原屬於中國工廠的訂單。

中國抗疫措施或影響投資者信心 冠病疫情導致奉行「清零政策」的中國在經濟上近乎停擺。一向依賴中國的外國企業不得不急忙轉向東南亞國家,尋找電子產品、金屬和服裝等的替代生產來源。

Made In China不再是外企不二之選 「世界工廠」供應鏈因疫情遇阻受中國封城措施影響,蘋果今年第二季度蒙受巨額虧損。(路透社)蘋果公司今年五月宣布,中國各地的封城措施拖慢了產品的配送服務,導致該公司三月至六月間的虧損額高達80億美元,相等於旗下iPad平板電腦一個季度的總銷售額。

蘋果自然不能忽視這項巨額虧損,總裁庫克(Tim Cook)就告訴分析師:

「我們將繼續優化(生產線)。」

除了中國,蘋果產品也在印度、美國和越南的工廠內生產製造。庫克言下之意就是,蘋果公司可能將生產線轉移到更靠近消費者和供應商的地點,節約成本。

供應鏈顧問公司YCP Solidiance的管理合伙人Pilar Dieter則告訴《海峽時報》,上海最近的封城措施,造成許多外派人員「受困」而無法工作,許多工廠也由於缺少部件而被迫停產。這些因素造成許多外企向它們諮詢,該如何將業務移出中國。

單在上周,特斯拉(Tesla)就稱,已減緩上海工廠生產汽車的速度。豐田也因為中國生產的汽車零件部位無法準時送達,只能暫停日本八家汽車工廠的生產線。

Made In China不再是外企不二之選 「世界工廠」供應鏈因疫情遇阻由於部件短缺,豐田被迫暫停日本的八家工廠生產線。(海峽時報)巨額投資流入東南亞各國 但好景未必長久 東南亞則是另一幅景象。

在強勁的電子產品與布料出口的帶動下,泰國今年三月的出口額創下28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馬來西亞4月份的電子產品出口也增加了20%,印度尼西亞的出口量則增加了50%。

印尼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在今年首三個月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一,達到103億美元。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金屬、機械和採礦等領域。

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也在去年宣布,將投資數百億美元在越南和馬來西亞設廠,分別生產5G手機零件和進行晶片封裝。

Made In China不再是外企不二之選 「世界工廠」供應鏈因疫情遇阻英特爾於2021年宣布,在越南與馬來西亞做巨額投資。(路透社)印尼在電動汽車電池製造領域更是取得不俗的成績,吸引來自韓國和台灣等地的製造商,投資總值約260億美元在當地設廠。

馬來西亞半導體工業協會主席王壽苔點出了這些公司投資東南亞的原因:

「中國各地的封城措施造成供應中斷,這一切都是企業為了降低和平衡風險所採取的行動。」

然而,中國供應商網絡、技術之成熟,以及國內市場的龐大,在外企眼裡都是不容小覷的優勢。封城措施一旦解除,外企將投資轉移的東南亞地區的計劃,會不會就此喊停,誰也說不準。

能不能好好把握眼前的機遇,把它轉化為長期的經濟優勢,就看東協企業能否各顯神通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