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暴發了兩年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在堅持嚴苛的清零政策,總理李克強則將注意力放在穩定經濟上,做法更為溫和,也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各界人士因此紛紛猜測,中共上層出現了分歧和鬥爭,甚至到了決裂的地步。外國媒體也來湊熱鬧,網上一下沸騰起來。
人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捕風捉影」,也有一些人從中看出了「門道」:
一、李克強出席活動沒戴口罩 李克強近期有至少兩次被鏡頭捕捉到,出席公開活動時沒戴口罩。
5月18日,他前往雲南大學考察。校方釋出的視頻顯示,他在戶外被人群簇擁時並未佩戴口罩。
李克強的做法,似乎讓長時間處於嚴格防疫的中國網民找到了出口,不少網民在微博限制前大量轉發該視頻,表示認同與羨慕,甚至有人稱之為「一股清流」。
另一次,則是5月19日會見眾多外國企業高管的中共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座談會。與會人士表示,李克強當時一走進會議室,便摘除了口罩,在長達1個半小時的會議中,都是「無罩」狀態。
這也是繼2020年2月23日冠病疫情初期,由習近平主持召開的防疫和經濟發展相關會議後,規模最大的電視電話會議。
李克強在會上直言,中國經濟在3月份,尤其是4月份來面對的困難,甚至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呼籲採取更多措施穩定經濟。
儘管他並未提到「動態清零」,但提到的上述時間段,剛好就是經濟火車頭上海封城,清零達到高峰的時期。
與此同時,李克強沒說出口但外界普遍公認的是,讓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的,正是習近平「親自指揮」的清零政策。
一邊是習近平堅持清零不動搖,一邊是李克強敦促提振經濟,以達預定增長目標,基層官員陷入左右為難。
彭博社日前引述八名不具名的地方政府高級官員及財政官僚稱,習李不同調正導致中國這個過去以迅速實施長官命令而聞名的國家陷入「癱瘓」。
不過,其中四名官員也坦承,這場「十萬」火急大會,並未改變底下官員防疫先於經濟的思維。
其中一名官員就說,許多城市的黨委書記為了集中精力做好防疫工作,根本沒有出席大會。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外資因清零政策而醞釀出走的危機,李克強同樣擺出了和習近平不一樣的姿態。
在前文提到的那場和外企高管會面的會議中,李克強並沒有為清零政策辯護,《華爾街日報》稱,這與過去中國高級官員會見外企高層的論調截然不同。
他在會上強調,中國承諾在振興經濟和防疫之間取得平衡。
與之強烈對比的是習近平在另一場對外企高層發表的演說中,僅把談話重點放在全球因疫情遭遇的經濟挑戰,卻基本未提中國經濟下滑。
「縱然這些傳言的來源薄弱,還是值得關注——並非因為它們顯示習近平尋求連任的道路上出現了障礙(目前跡象顯示連任並未偏離正軌),而是提醒了我們,外界人士一般在解讀中國統治精英層時,都只能霧裡看花。」
該雜誌也提到,中共內部和企業高層中或許真的有人希望看到習近平倒台,但與此同時,習近平也被不少中國普通老百姓視為復興中國地位的強人。也有不少人依舊認為,西方國家的病毒共存模式,是草菅人命的做法。
綜合下來,習李鬥爭的證據,顯得蒼白無力。
習近平地位穩固 中共二十大即將在今秋舉行。
由於事關習近平是否打破改革開放以來的先例,連任中共總書記,部分觀察人士視「習李不同調」為權力鬥爭的前兆,認為習近平要邁向第三個任期並非十拿九穩,甚至「習下李上」也不無可能。
不過從種種跡象來看,習近平地位依舊穩固。2018年主導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不得連任超過兩屆限制的他,也很有可能終結鄧小平時代以來實行的「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繼續主政。
「習下李上」的說法之所以熱起來,是因為李克強近日在官媒的新聞曝光率提升,反之習近平則多日在《人民日報》頭版缺席。
不過,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港大中國傳媒研究計劃統計後發現,習近平今年缺席的次數和往年相比,並無明顯變化。
未完待续,请点击第2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也有分析說,李克強主管經濟,因此在經濟出問題時,其出現的次數自然也會大幅提升。
換句話說,李克強這段時間頻繁出現,更像是出來救火,而非把火燒向習近平的權位。
另一方面,照1980年代以來的接班慣例來看,目前政治局中沒有與習李兩人相差十歲左右的明顯接班人。
此外,李克強今年3月也已明確表示,這是他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
加上中美紛爭日益激化,不少分析認為,習近平反而能將危機化為轉機,藉助民族主義的滋長,來鞏固自身地位。
整體而言,中國國內及中共內部對習近平堅持不動搖清零的方針頗為微言應是實情,但若將其理解為習近平權力不穩,乃至「習下李上」,則是言過其實,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