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柔佛州邊佳蘭巴西高谷一座占地50畝地的養蝦場,透過上述鋪地膜的方式養殖蝦,蝦存活率提高至80%。
該養蝦場負責人胡桂茂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分享,該養蝦場通過上述方法飼養蝦,當中80%為老虎蝦及20%南美洲白蝦。
「我們在養殖池鋪上地膜,取代現有的普通養蝦池來養殖老虎蝦及南美洲白蝦,進一步善用空間及改善養殖方式,增加養殖蝦的存活率及產量。」
Advertisement
他解釋,在養殖池內鋪蓋地膜,好處之一是易於清理沉澱在池底的排泄物,以及池底中滋生病菌及病毒的土壤。由於繁殖面積也較一般養蝦池小,若爆發疫情,損失也相對較小。
「目前我們的養蝦場共有4個養蝦池透過這個方式養殖南美洲白蝦,發現蝦的存活率提高至80%。」
胡桂茂表示,任何水產養殖,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風險管理,以便在養殖過程中,儘可能減少損失。蝦農最擔心的,莫過於病毒及病菌的侵害,造成辛苦養殖的蝦大量死亡,或是影響蝦的生長,讓蝦農投入大量資源後,面對血本無歸。
6種病害損失慘重 首要確保蝦池水質
他透露,蝦農面對的病害,主要有6種,比較常遇到的則有4種,分別為肝胰腺微孢子蟲症(EHP)、早期死亡綜合症(EMS)、白斑綜合症病毒(WSSV)及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MNV)。
「前兩種病害會讓蝦慢性死亡及影響蝦類生長,後兩者則會讓蝦快速的大量死亡,若不及時處理,常常使蝦農損失慘重。」
他進一步指出,引發上述4種病害的病毒或病菌等,都是透過野外動物如水獺、野生螃蟹、水鳥、四腳蛇等,或是透過輸引進來的河水在養蝦池中傳播。
「為了防止上述病毒,蝦農首要工作是確保養殖蝦池的水質。首先,我們會先將河水引入一座沉澱池,為河水進行過濾及消毒,同時檢驗河水水質,也會不時將養蝦池水的樣本送往實驗室化驗,以檢測是否含有上述病毒或病菌。」
為防止野生動物及水鳥捕食蝦,胡桂茂表示,他們會在養蝦池上方安置隔網,也會增高養蝦池的四周圍欄,在引進河水時,也會將其他甲殼動物例如螃蟹清除,若發現河水水質不幹凈,會即刻將河水排出。
水鳥盤旋欲捕食 老虎蝦不健康現象
胡桂茂分享經驗,倘若發現某一個養蝦池有不少水鳥盤旋準備捕食老虎蝦,就表示該池內的老虎蝦有問題,因為一般上老虎蝦性喜在池底活動,鮮少會游至靠近湖面的水層,這是老虎蝦不健康時,才會有的現象,此時就必須留意是否那一池蝦中是否有爆發病害。
未完待续,请点击第2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倘若真的不幸爆發病害,蝦農為不讓疫情進一步蔓延,造成更大損失,通常會儘快清除染疫的蝦只,即使無法100%杜絕病害,但蝦農能做的是儘可能的減少病害所帶來的損失。」
此外,他分享,養蝦池的水酸鹼度最理想是介於7.5至8,水溫必須保持在28至30攝氏度為佳,同時也要檢測河水中是否含有豐富的養分,如鈣及鎂等,以利於蝦苗成長及形成甲殼,而且也須確保池水中沒有過量的氨,因這會影響蝦苗的存活率。
「唯有在河水符合上述條件後,蝦農才會將蝦苗投入養蝦池中。若一切順利,老虎蝦與南美洲白蝦從蝦苗成長至能收成的成體,周期約在100天至120天。」
飼料上漲近20% 老虎蝦約每公斤售價32令吉
胡桂茂透露,30尾老虎蝦目前價格是約32令吉,南美洲白蝦因產量較少,30尾價格介於33至34令吉。以季節而論,在農曆新年前後及年尾聖誕節,市場對蝦的需求較大。
「通常30尾至40尾蝦的重量在一公斤以內,都是能收成的標準。若蝦養太大隻,對蝦農來說未必有划算,因為如今蝦的飼料因通貨膨脹價格上揚近20%,蝦若養太大隻,就意味著要投入更多資源,這些資源還包括器材設備的維護等。」
他說,政府從鄰國例如泰國或印尼進口蝦,也進一步壓縮本地蝦農的利潤空間,加上如今氣候劇變,頻繁的雨季及水災,也會讓蝦農的產量受到影響,價格就會有波動。
「為取得開支及銷售平衡,蝦農都會逐漸的改良養殖及經營模式,未來會更傾向於高密度養殖,以減少成本,以應對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及高漲的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