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供應減少導致本地魚類醞釀漲價,一些魚類漲幅接近三成;馬國捕魚業者指出,天氣因素和外勞短缺造成供應出現問題,魚價或繼續面對漲價壓力。
馬國漁民協會(NEKMAT)主席阿都哈密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電訪時指出,過去幾個月的天氣陰晴不定,尤其是在馬國半島北部。
「最近的天氣出現極端現象,前一陣子可能熱哄哄,下一陣子卻是狂風暴雨。漁船無法運作,因此所捕獲的魚量可說非常少。」
阿都哈密補充說,目前仍是冠病疫情期間,當地缺少外勞協助漁民捕魚,這些問題影響馬國的漁民,供應也受到限制,導致市場上的魚價上漲。
馬國漁業總會長謝添喜對此表示認同,因為自馬國實施行動管制令以來,勞動力短缺影響漁船出海捕魚的次數。
天氣不佳漁船頻頻翻復 謝添喜透露,大部分的漁民不願在無法預測的天氣下冒險出海捕魚,尤其是小型漁船在如此情況下出海捕魚非常危險,暴風雨一來,一些漁船可能無法趕得及返回岸邊。
他說,自五月初以來,已有至少六艘漁船因為巨大風浪緣故發生傾覆,還好船上的漁民都被附近的船隻救起。
另一方面,謝添喜也補充說,自實施行管令(MCO)後,儲存冷凍魚類的冷藏庫不是全滿就是接近滿額,但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冷藏庫的儲存便減少了。
「現在天氣不好,冷藏庫的冷凍魚庫存更加不足,所以造成價格會飆漲。」
魚獲短缺20%至30% 阿都哈密說,當地漁民發現所捕獲的魚類數量有所下降,短缺數量大約介於20%至30%之間,尤其是在馬國半島北部地區。
在新山班蘭菜市場的魚販林先生指出,過去的幾年,魚價平均每公斤上漲5令吉(約1.56新元)。他舉例表示,硬尾魚從每公斤8令吉漲至11令吉,鯖魚則從每公斤15令吉漲至20令吉。
他說,這些魚大多來自馬國半島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如吉打和吉蘭丹。
「儘管價格上漲,魚也賣得更快,到凌晨時分,大多數受歡迎的魚類如鯖魚已經售罄。」
盼馬國政府給予援助 為解決魚類供應問題,馬國漁業總會長謝添喜強調,捕魚行業應與政府成立工作小組或委員會,以監督冷藏庫冷凍魚類的數量,確保供應持續獲得充足。
「目前勞動力短缺問題正逐步恢復正常,我們應該能夠在西南季風季節後,再次開始補充冷藏庫的冷凍魚類。」
阿都哈密則希望馬國政府能考慮增加對漁民的柴油補貼,因為增加補貼能進一步降低漁民外出捕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