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工藝大學(UTM)政治學家馬茲蘭阿里博士在事後指出,希盟重奪政權陷入僵局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安華被標榜為「自由派」,其政治理念更傾向於「親西方」,這一標籤使其難以獲得右翼馬來政黨的支持。
不過,安華在接受《亞視新聞東南亞》獨家專訪時,就澄清了這一說法,他不認同支持民主,即被打上「親西方」的標籤,更點出在大國角力之中,大馬始終需要扮演好「中立國」的角色,既「不親西」也「不親中」。
支持民主不等同於「靠攏西方」 安華舉例,當外界把『親西方』的標籤套在他身上,是十分有趣的現象,近期美國總統拜登邀請東協領袖到白宮作客,若換作他身處國家領袖的位置,也一定會赴約,但這並不代表靠攏美方。
「我不認為,被視為是『親西方』的印象是正確的,即使你支持民主,不代表就是『親西方』的」。
北京是特赦後官訪第一站 安華繼而分享,他在2018年獲得特赦出獄後,第一個到訪的國家,就是中國。
時為2018年10月份,當時安華以候任公正黨主席兼波德申國會議員的身份到北京訪問,並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由於希盟在509大選執政後,擱置東鐵計劃,使馬中關係一度尷尬,為此安華赴華時就表示此行旨在修復馬中關係。
今年4月份,安華也在其辦公室與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會面,雙方就區域政治挑戰、馬中兩國經濟和投資課題等進行討論。這些例子,或許可作為安華其實一直保持與中方溝通的佐證。
大國角力 小國姿態要站穩
「我們是一個小區域(東協)里的小國家,我們需要我們的大國鄰居給予『健康式』的投資。我們不能只關注美國或歐洲而已,中國、日本、印度及澳洲這些國家也非常重要。」
為此安華也認為,儘管拜登盛邀東協各國領袖,並積極拉攏東協,但東協仍需保持中立性,不能靠攏西方或東方,而是必須捍衛東協區域的共同利益。
安華:大馬華裔也非全「親中」 訪談中,安華沒有直接點評南海課題,不過,他提出大馬與中國交涉,在區域安全、經濟利益及文化交流上都密不可分。
訪談末他也重申,大馬須與各方保持良好的關係,除了中美兩國,這也包括歐盟國家、印度、日本、澳洲,甚至是目前正與烏克蘭宣戰的俄羅斯。
和平自由中立區(Zone of Peace, Freedom and Neutrality) 東協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外長於1971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簽署的聲明,又稱吉隆坡宣言。也是一個戰略構想。聲明中,各方的目標是維護東南亞「不受外部力量受任何形式的干擾」和「擴大合作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