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生官員匿名爆料:上頭的人已不再聽取專家意見了

2022-05-24

去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在記者會上對外國記者這麼說:

「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著樂吧!」

事過境遷,在中國堅持動態清零下,兩大主要城市上海和北京3月以來,因封城而亂象橫生。

「偷著樂吧」,反倒成了在封城下受苦受難的中國民眾借來諷刺中國當局的關鍵詞。

在邁向與冠病共存已成全球趨勢下,中國究竟還要死守清零招牌多久,引起不少質疑與爭議。就連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日前也罕見直言,中國的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然而,儘管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依然在5月5日定調,動態清零是不變方針,並強調要與一切質疑「鬥爭」。

「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這種氛圍,顯然已讓不少持不同意見者噤聲。

在全球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5月14日刊出的一篇專文中,有兩名中國省級衛生單位的官員以匿名方式,向《柳葉刀》表達了對高層堅持動態清零的質疑。

其中一名官員說,冠病在中國已經成為「高度政治化的病毒」,任何倡議更改現行清零政策的聲音都會被懲罰。

「上頭的人真的不再聽取專家意見了,說實話,這對醫學專家而言簡直是羞辱。」

另一名官員亦有同感。他說,清零政策本身所帶來的破壞,早已超過它所帶來的好處。

「大家都知道,這根本不符合成本效益。」

被腳踏車等雜物與外界隔絕的上海一處社區。(路透社)非冠病死亡數據被忽略 一直以來,中國當局都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為由,來為其動態清零政策辯護。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目前的冠病死亡人數約莫在5000人左右,但這組數字一直廣受質疑。

其中一個主因,是中國計算冠病死亡病例的方式。

另一方面,嚴格封城措施的各種「副作用」,例如食物供應問題、經濟停擺、醫療需求受阻等狀況,都遠比冠病本身還要來得更具破壞力。

無法就醫、拿不到藥的人們並不會被列入冠病相關的數據。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指出,中國當局試圖清除所有冠病病例,以至他們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冠病之上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會低估其他疾病,傾向於不理會或忽視非冠病的死亡。」

上述情況,無疑使中國的清零政策受到更多人的質疑。

封城期間,不少上海民眾因難以獲取食物而叫苦連天。(法新社)中國如何走出清零? 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高本恩(Ben Cowling)指出,新加坡的經驗顯示,只要年長者群體的疫苗覆蓋率夠高,要安全地走出清零政策是完全可能的。

中國過去長時間清零,加上有關疫苗的虛假信息流傳下,不少中國民眾,尤其是年長者,對是否接種疫苗猶豫不決。

《柳葉刀》訪問的專家因此認為,中國要走出清零政策,就必須提高年長者的疫苗接種率。

同時,中國當局應明確告知民眾奧密克戎病毒的嚴重程度較低,且接種疫苗能進一步降低風險。

專家也建議,中國政府有必要效法其他國家,採用國際通用的冠病治療準則,根據確診者的輕重症程度,讓多數人在家休養,把醫院床位和加護病房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們。

如此一來,就能避免中國當局口中所說的,不清零醫療體系就會崩潰的狀況發生。

無論如何,受訪專家認為,即使採取上述措施,主導防疫的關鍵恐怕還是中國的政治局勢。

習近平即將在今年秋天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尋求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因此維穩才會是第一要務。

陳希估計,中國得等到明年初才有可能鬆綁現有措施,並且還並非十拿九穩。

專家建議中國有必要效仿國際,更新確診者的醫療準則。(路透社)近日已有媒體報道,由於中國長時間實施動態清零,主要城市一直處於封鎖開放的循環,不少當地的外籍專才已萌生去意。如今,甚至連中國的本土專才也意欲求去。

據《南華早報》報道,上海封城後,有意遷往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中國專業人士急劇增加,其中又以科技業人士居多。

疫情期間,為貫徹動態清零,遭封鎖的民眾吃飯成了問題,有病不能看醫生,魚和水果被拿來做核酸檢測……各種匪夷所思的防疫手法已讓外界及不少專家咋舌。

究竟為了科學抑或是面子而不願改弦易轍,中國打算清零多久,恐怕只有時間和「上頭的人」能給予答案。


相关文章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胡棟強:若面對叫囂還不出聲 愧對愛黨同志與支持者
  • 加快梳邦機場通關程序 交長:將向內閣建議採用自動通關閘門
  • 安美嘉批評團結政府「獨裁」 哈山卡林:指控太過分且不公平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能吉里補選】消息:國盟候選人公布前兩天 里茲瓦迪才從伊黨加入土團黨
  • 火箭堅定不移 倪可敏:用政績贏取民心
  • 陸兆福鼓勵長巴業者引進新科技 近期公布旅巴取締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