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訊)新冠疫情大流行衝擊,加上俄烏戰爭持續導致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價格飆漲,引發全球電力供應市場的一場能源危機。
就煤炭而言,如今每噸的價格已經超200美元(約為881令吉),世界原油價格也已經衝破每桶113美元(約為498令吉)大關,可以預見的是燃料的價格將繼續攀升。
我國的發電成本當中,65%以上為燃料費用。馬來西亞半島93%的電力供應是透過燃燒煤炭及天然氣產生,化石燃料的價格飆升將嚴重影響國家的電力供應。
為此,政府允許電力公司每6個月進行成本審查,並以透明化的方式將成本合理轉嫁Imbalance Cost Pass-Through (ICPT) 給用戶,以舒緩電力公司因為燃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發電成本壓力。
政府規定,在成本轉嫁機制下,一旦全球燃料價格和發電成本下降,電費就會有所下降,反之亦然。
2022年2月1日至6月30期間,最新的成本轉嫁調整允許我國半島的家庭用戶獲得每千瓦時2仙的回扣,對工商用戶則徵收每千瓦時3令吉70仙的附加費。2021年7月至12月期間,國家能源公司的燃料成本已經飆升到馬幣16.7億令吉,隨著每一噸的煤炭成本上升到200美元,企業才決定落實這一筆工商電費附加費。
馬來西亞是東協國家當中,採取電費補貼措施來減輕人民負擔的國家之一。為了確保國內用戶能夠繼續享有每千瓦時2仙的點得回扣,政府已經從電力工業基金中撥出7.15億令吉的款項。除此之外,國內家庭用戶還可以享有來自工商用戶的交叉補貼。
交叉補貼是指由工商用戶支付較高的電費,以此補貼每月用電300千瓦時以下的家庭用戶以滿足公平原則。
能源委員會表示,馬來西亞之所以能維持低電費的原因之一是我國採用多元的發電組合。以新加坡為例,主要依靠燃燒進口天然氣發電。反觀我國,除了採用煤炭、天然氣各種燃料組合之外,也運用太陽能發電。
「發電組合的多樣性使我國發電成本更穩定,從而能夠徵收更合理的電費。」
「此外,我國採取交叉補貼的方式來平衡商業用電與家庭用電之間的收費,好讓收費結構更公平。」
「這也使得馬來西亞對國內用戶所徵收的電費,遠低於其他東協成員國,如新加坡,那裡的電價是根據實際成本或電力供應的反映成本制定的。」
能源委員會早在8年前就採取獎掖監管機制(Incentive-Based Regulation,IBR)來管理半島、沙巴和聯邦直轄區納閩的電力系統。
IBR 是電力公司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國家能源公司在2014年引入這樣的機制,2017年應用到Nur Power位於居林的高科技園區,沙巴能源公司也在2022年初課開始使用這樣的機制。
「採用獎掖監管機制主要的目的是保護終端用戶能夠以支付合理的電費,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也能夠保障電力公司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於此同時,獎掖監管機制框架還能夠以更有結構性、透明化、合理有效的方式制定電費,考量電力公司的發展及營運支出,同時確保其符合歐盟的監管程序。」
成本轉嫁機制
馬來西亞的電費調整是由成本轉嫁機制所制定,成本轉嫁機制是獎掖監管機制主要分支之一。
國家能源公司、NUR Power以及沙巴能源公司等電力供應商都透過這個機制來確定徵收的電費,並且透過每6個月一次的電費調整,來平衡燃料價格的起伏,平衡成本。
「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平衡馬來西亞半島的電力系統供需。」
能源委員會解釋,成本轉嫁的調整基準是燃料的價格以及發電的實際成本,如果燃料的實際價格,比預期的價格更低,那麼能源公司就能夠在監管期間為消費者提供回扣或降低加電費。
「成本轉嫁機制規定,如果燃料成本下降,能源公司就必須透過回扣的方式回饋用戶,反之,但燃料成本上升,那麼能源公司就能夠透過徵收附加費的方式將費用轉移給用戶。」
根據系統平均停電持續時間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 (SAIDI),馬來西亞是東協成員國當中,最少停電的國家之一。
能源委員會補充,馬來西亞2021年的電力中斷平均時間只有45.25分鐘,這有賴於我國的高發電儲備里以及可靠份的電網供應系統。
除此之外,500kV和275kV輸電線路網絡升級,也提高了國家供電系統的可靠性。輸電網絡可以為所有負載中心平穩供電,從而降低停電風險。
「為減少電力中斷情況而應用的技術包括配電自動化系統SCADA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這是一種源自控制中心的遠程作業系統,能夠在國家能源公司系統出現損壞時,加快速度恢復電力供應。
「國家能源公司同時還使用配備紅外線探測器和超聲波探測器的無人機來檢測旗下的供應線路,這些無人機能夠政策到可能導致停電的潛在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