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訊)新加坡一名男子原本與家人相處融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兩年間變得易怒,甚至對家人做出攻擊行為,導致婚姻破裂,原來是患上罕見腦癌,腫瘤剛好壓在腦部控制情緒的部位,導致他性情大變。
49歲的產品經理沙達雅與妻子結婚已有10餘年,育有4名孩子,在2019年之前,一家相處和睦。但他的性情在2019年開始出現變化,出現暴力傾向,2020年跟妻子離了婚。
「以前我們關係很好,是快樂的一家人,就像新加坡其他的和諧家庭,沒有兩樣。
沙達雅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為照顧家人的感受,不願詳談自己的攻擊行為,只透露多數都是言語上的攻擊,但一些時候言語攻擊也升級至身體上的攻擊。為避免紛爭,他搬離家裡,也離了婚。
「當時總是會覺得難過和生氣。我原本是很活躍的人,常去騎腳車、遠足。我當時想,可能是因為疫情無法出門,所以造成了性情上的轉變。」
Advertisement
直到2021年6月,沙達雅多次出現眼前「一片空白」的感受,甚至有一天突然短暫「斷片」8次。
「幾乎忘了當時是什麼感覺,因為是完全一片空白,所幸那時候沒有跌倒,也沒有傷害到自己。當我回過神的時候,只感受到口中有金屬的味道。」
沙達雅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求醫,經過一系列掃瞄和診斷,發現他患上了罕見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簡稱GBM)。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腦癌,屬於罕見癌症,每10萬人中,有5人可能患上此病。
沙達雅所體驗到的「一片空白」,其實是一種癲癇發作。病患會突然靜止20至30秒,期間眼睛睜開,接著一切會恢復正常。
由於沙達雅的腫瘤正好長在腦部控制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其主治醫生、新加坡國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姚進財臨床副教授說,沙達雅的憤怒,可能是因為腫瘤阻礙了大腦的這部分功能所致。」
沙達雅的腫瘤剛好壓在腦部控制情緒的部位。
姚進財表丕,膠質母細胞瘤其實很少導致病患出現暴力行為,沙達雅是個特例,因為腫瘤的所在位置而言。
「膠質母細胞瘤可以長在大腦的任何地方,但這個案例就剛好長在杏仁核。」
為去除腫瘤,沙達雅前後做了兩次手術。他說:「在做了手術後,感覺什麼都不大一樣了,發現為什麼我會為一件事生氣,為什麼我會做那些事。」他也說:「手術後,感覺回到正常了。」
醫生表示,去除腫瘤後,沙達雅腦部的「網絡」或已恢復,所有暴力行為也隨之消失。
不再易怒的沙達雅也已與妻子重修舊好,兩周前與妻子復婚。他如今帶著感恩、快樂的心態度過每一天。
「我的生命改變了,現在我只做每日計劃,不像以前想一個月後、一年後要做什麼。現在每天早上起來,我會祈禱,吃早餐、準備去上班,回家共享天倫,一起吃晚餐。」
他也希望,自己的故事給大眾啟發,希望大家能過好每一天,感受當下。
沙達雅(右)與醫療團隊醫生合照。左起:黃冠謀、尼維德迪內什、姚進財。
沙達雅目前仍需要接受定期化療。遺憾的是,目前醫學界未有根治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
姚進財坦言,很不幸的是,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癌症,平均存活期是18個月至24個月,一些病患可能活得比較短,一些則能活的比較長。
「這是一種有很多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的癌症。希望可以找到治癒的方法。」
不過,姚進財認為,沙達雅情況樂觀。
「我有幾個病人,他們做得特別好。當然也會有例外,希望他屬於那個例外,沒有人知道,可能壽命可以多5年,或者可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