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訊)大馬通訊部正副部長、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相關機構日前與Meta網絡平台會面商討網絡安全課題。同時達成保護13歲以下兒童網絡安全的協議,這當中涉及了網絡賭博、詐騙、虛假新聞和3R(種族、宗教和王室)等內容的監控。
在當今的時代,電子產品、網際網絡與社交媒體平台已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要如何恰當使用工具而非被工具控制,則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課題。
在許多成年人都未必會有網絡安全意識下,如何保護13歲以下的小學生或孩童安全使用網絡,也已成為了一個政府、社會、家長與孩子需要去探討的課題。
馬來西亞註冊心理輔導師兼遊戲治療師葉慧玲在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稱,政府或通訊部若能出台一個更明確的孩童安全使用網絡指南並不是壞事,但她的想法是不能只停在這一步。
葉慧玲有超過8年在不同機構,包括非政府組織、學校和輔導中心來協助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經驗。
心理輔導師兼遊戲治療師葉慧玲。
葉慧玲說,許多正規的社交媒體或遊戲平台都有一個細則,就是說明多少歲以上適合使用,比如面子書(Facebook)一早就實行13歲以上才能註冊一個帳號,但許多國人對這一方面的意識不高,再加上沒有實名制,也是出現一些漏洞,就是無法確保每一個註冊的帳號都是13歲以上。
「通訊部或教育部應該要有宣導運動,讓家長提升對網絡安全的意識,以指導及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網絡。」
她說,當回歸生活時,宣導教育這一方面就很重要,通訊部或教育部的對象不只是小學生,更多的是要去提升家長對網絡安全的意識。
「以前的家長可能不需要學那麼多東西,但現在的家長是需要與時並進,因網絡世界紛紛擾擾,小孩子還未能分辨。」
她說,雖然網絡世界有很多有用的資訊,掌握好可有很多優勢,但也潛伏著危機,如何為孩童打造一個安全使用網絡的環境,是政府及家長需要去重視的事。
她指出,電子產品及網絡平台都是一個工具,在如今的時代,孩童也需要學習電腦、上網來做功課、查資料,能精通及掌握這些工具也是一個重要技能,100%不接觸是不現實的事。
為此,如今的重點是怎樣地去恰當使用這個工具,而不是被這個工具控制,這是一個學問,也是家長與孩子需要好好談的課題,以教導孩子如何良性使用電子產品,而非盲目地刷視頻,同時要確保孩童在網絡世界沒有隨意跟陌生人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