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說撈生屬大馬獅城略顯不恰當 張吉安:兒時沒七彩魚生

2024-02-17

(芙蓉16日訊)正月初七應節的「撈生」 ,發源地到底在哪裡?大馬導演張吉安在個人面子書主頁與大家分享及追溯撈生髮源地。

他寫道,他出生在吉打稻田村莊,生活在一個兩大籍貫混合的家庭(廣府和潮州文化),兒時的年初七,從沒看過和吃過七彩魚生,反而當天父親會去溪邊捉「田魚」回來煮魚粥慶人日;而外婆是潮州揭陽人,會煮「七樣菜色」的酸菜尾來配粥,算是趣合了廣府和潮州味蕾,交融出南洋人的本土飲食。

對於「撈生」,他說,追溯馬新華人文化的源頭和變遷,必須從當年的 「馬來亞」華人文化概念作為基礎,也就是當年的石叻坡和馬來亞,因為馬新在歷史上本一體,所以與其去區分、甚至強說撈生屬於現在的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皆略顯不恰當,畢竟除了撈生,其他的如肉骨茶、海南雞飯等也陷入一番爭奪。

因此,他認為,其實更貼切的說法是,大部分華人飲食脈絡起源於中國原鄉,變革新創則在「馬來亞」,甚至是東南亞。

大馬導演張吉安(圖取自張吉安面子書)

他指出,至於「魚生」是原本屬於廣府人的飲食文化,也就是源自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民間料理,後來隨著南來的廣府祖輩帶來東南亞。

「尤其是『魚生粥』的吃法最普遍,後來演變成將魚生變成『七彩撈生』文化,則是綜合了潮州、客家與閩南人的飲食文化,畢竟,馬來亞華人的籍貫融合也隨著南來祖輩生活在一起混搭起來,相互影響。」

張吉安分享寫道,除了「魚生」,早期潮州人和閩南人會吃「七樣羹」,將7種菜包括芹菜、韭菜、芥菜、菠菜、生菜、蔥頭、蒜頭,煮成一鍋雜菜羹湯,因初七被譽為「人日」,是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是「人類」的誕生日,再深受佛教持素和道教持齋的影響下,藉著吃7樣素菜帶來好運。

「同樣的,古早客家也有7樣羹,不一樣的是保留了芹菜、韭菜、芥菜、蔥頭、蒜頭,另外則多了豬肉和魚肉的羹湯。至於擂茶,則是源自揭西河婆客家人的專屬在地料理。」

他披露,由此可見,廣府人的吃魚生文化混入了潮州、閩南和客家的7樣羹,是有跡可尋的。

他說,至於「撈」這個字面,有兩個意思,一是攪拌,另一個則是「討生活」的意思,比如廣府人常說「撈得唔錯」、「撈邊行」、「撈得起」都是跟賺錢討生活有關,所以「撈生」這個詞,則源自廣府人的順口溜「撈得風生水起」的縮寫。


相关文章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胡棟強:若面對叫囂還不出聲 愧對愛黨同志與支持者
  • 加快梳邦機場通關程序 交長:將向內閣建議採用自動通關閘門
  • 安美嘉批評團結政府「獨裁」 哈山卡林:指控太過分且不公平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能吉里補選】消息:國盟候選人公布前兩天 里茲瓦迪才從伊黨加入土團黨
  • 陸兆福鼓勵長巴業者引進新科技 近期公布旅巴取締報告
  • 火箭堅定不移 倪可敏:用政績贏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