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我戴頭巾,被盯著很害怕」 友族女孩從小想打節令鼓

2024-02-04     緣分

「唯有我戴頭巾,被盯著很害怕」 友族女孩從小想打節令鼓

頭戴粉色頭巾、身穿紅色體育服的安娜,年僅10歲、個子瘦小,惟她手握鼓棒敲打在鼓面的力度卻不小,與其他女隊員有節奏地擊出鏗鏘有力的鼓聲,也激起了高昂澎湃的氣勢。

安娜的父親阿迪威拉坐在禮堂旁,耐心等候女兒參與二十四節令鼓練習,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說,我國華裔農曆新年的氣氛濃厚,每當節日來臨前,輕易能在公共場合如商場等看見舞獅舞龍和二十四節令鼓的表演等。

他說,每當安娜看見表演時特別興奮想要參與,而她入讀怡保聖母瑪利亞華小後,原在2年級開始想加入鼓隊,惟鼓隊限定4年級以上學生才能加入,安娜等了2年,於去年杪如願加入隊伍,並有機會在農曆新年參與校內大型二十四節令鼓表演。

安娜分享,她起初參與鼓隊時,唯有她戴頭巾顯得出眾而被注視,因而感到害怕。

對於女兒對節令鼓隊的表現和熱情,作為父親的他給予全面支持,他希望安娜享受每個學習的過程。

安娜加入的這一支節令鼓隊,是於2019年由怡保聖母瑪利亞小學校方成立,是國內少見的校園全女班小學生二十四節令鼓隊。

安娜受訪時笑言,她在起初入隊時,曾因整支鼓隊唯有她一位頭戴頭巾的巫裔同胞,而被外人莫名地注視著,令她感到害怕,也因擔憂遭受他人誹語而感到忐忑不安。

後來,她獲得隊友、教練和老師的友善對待,也逐漸適應與眾不同,成為他人目光聚集的情況,她變得豁然開朗。

「唯有我戴頭巾,被盯著很害怕」 友族女孩從小想打節令鼓

她分享本身加入鼓隊的決定,獲得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其家人能理解她加入華裔傳統文化活動的意願,而家人在她每次演出前都會為她打氣,這令她更感振奮,全力以赴。

「我在小時候觀賞二十四節令鼓的表演時,就驚嘆這類表演非常精彩,萌起想成為他們一份子的念頭。後來有機會加入鼓隊就採取行動爭取加入,我也想嘗試新的東西(try something new)。」

她表示,在加入隊伍的3個月內,她察覺有的擊鼓動作相較容易,有的則極具挑戰,譬如敲打鼓邊的動作,如果面對困難,她會與隊友交流討論,勢必把動作做得更好。

「有時在校外或在家,我很想打鼓,但是沒有鼓面,我就握著鼓棒打空氣,或是輕敲椅子和桌子。我的母親看我動作怪異,就會問我在做什麼,她覺得我傻了。」

「唯有我戴頭巾,被盯著很害怕」 友族女孩從小想打節令鼓

她本身很希望可以參加比賽,可是她母親告訴她,她會被遴選出賽的機會不多。

「我發現我的母親說謊話,基於我是巫裔,我一定會被選,目的像是為了彰顯很和諧的氛圍。」

無論如何,她認為,得以參與表演或比賽是不錯的經歷,於是她也沒異議。

該華小二十四節令鼓隊教練江偉耀則表示,鑒於該校擁有的節令鼓數量不多,惟參加人數超出鼓的數量,因此該校暫時只讓四、五、六年級學生參與。

江偉耀(後右起)與女教師劉慕嫻一同帶領女子二十四節令鼓隊參與各項表演和比賽。

無論如何,他表示,學習節令鼓的年齡並沒有限制,同樣的,也不限於任何種族參與。

他以安娜為例,雖然安娜通曉華文,在語言溝通上沒有太大的障礙,然而,在向她解釋解釋二十四節令鼓的由來和歷史,當中涉及華裔傳統文化底蘊,友族大多不能輕易明白,唯有耐心和盡力進行解釋。

同時,二十四節令鼓涉及鼓陣隊形和動作呈現方式,包括鼓手的手部姿勢等,他作為男性教練並不方便給予肢體指導時,會由負責帶隊的女性教師替其指導和糾正,這樣一來,女鼓手的姿勢更為標準和整齊。

他表示,該鼓隊內有數名友族同胞,不過唯有安娜頭戴頭巾,而安娜曾向他和教師提出戴頭巾受矚目而感尷尬的問題。

「安娜最終能妥善化解,並在日前參與農曆新年表演的彩排時,安娜特意選穿紅色頭巾,她非常尊重華裔的新年文化。」

女隊員們在練習前,自行將節令鼓搬至禮堂。

他解釋,二十四節令鼓是馬來西亞本土發源的華裔文化,在友族友好的環境當中,該文化在馬來西亞發揚廣大。

「我們喜見和諧友好的景象,希望可以為種族、社會和國家帶來正能量,因此歡迎馬來西亞各族參與的同時,也應該將此類的種子分散至其他的地方。」

另一方面,他提及,該支全女班小學生的令鼓隊在國內非常稀有,無法否認,在力度和氣場的表現,男性會顯得相較強勁,然而女性鼓隊有本身的優勢,女性會比男性更細心,可以柔剛並重,隨著數年時間過去,聖母華小的隊伍已有獨特的隊形文化。

「儘管這支隊伍仍有需要改善和進步的空間,惟也值得備受矚目關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