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總秘書張盛聞(左) 形容,現誰仍留在馬華奮鬥的這一代各級領袖,都是「開荒牛」,不要想有什麼政治回酬,大家所做的可能都是為下一代而打拚。右為馬青署理總團長張佑銓。
(吉隆坡2日訊)馬華在過去數屆大選的成績不佳,去年更沒在6州選派候選人出戰,而倘若國陣與希盟在來屆大選用「團結政府」的模式參選,留給馬華的議席屈指可數;而馬華總秘書拿督張盛聞稱,馬華在來屆全國大選肯定會披甲上陣,但政治變數大,還說不準要會以怎樣的形式來出戰大選。
張盛聞說,馬華以怎樣的形式來出戰來屆大選,必須等待第15屆大選解散後才知道,而在這段期間,馬華要要強化自己,因為要夠強才有談判的條件,如今一切言之過早。
他形容,馬華做最好的準備,也準備迎接最壞的情況。
「對馬華而言,必須要強化自己的政黨,才能話語權、才有機動能力及本錢來做決定,不能一直在依附一個聯盟來給馬華支持來過關。」
他日前到訪《東方日報》總社拜早年並與編採部交流時也點出,馬華全黨內上下要認清現實,也不要以為只要在靠一屆大選贏得7、8席、再擔任正副部長就宣告回歸,政治不是這樣一回事。
「我覺得,馬華要回到最原始的支持者,再開拓新的年輕選票。這可能需要5、10、20年時間,但現在就要有這個策略及計劃來做。」
為此,張盛聞也稱,如今仍留在馬華奮鬥的這一代各級領袖,都是「開荒牛」,不要想有什麼政治回酬,大家所做的可能都是為下一代而打拚。
「他們(這一代馬華各級領袖)都是要為黨打下基礎,現在的政治改變太大,但(政黨)不能沒有基本的力量,恰好馬華是傳統搞組織的政黨,除了砂拉越之外,在全國都有支會、區會,要怎樣穩住這股力量,不要讓基層散掉是當務之急。」
張盛聞稱,馬華貴為執政集團,沒有在行政扮演角色,但不阻止馬華的工作,尤其是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魏家祥最近幾乎每周都會發表一個議題,以反映馬華對很多課題、政府政策及民生問題的看法,扮演監督制衡的角色。
「我們(馬華)不是反對黨,在國會的2票(亞依淡國會議員魏家祥及丹絨比艾國會議員拿督斯里黃日升)肯定會支持團結政府,但平時則需要有人去反映民意,若不聽的話,我們(馬華)就批評你(團結政府)。」
他說,馬華不只是批評當政者的政策,在稅務結構上也提出很多意見,另外也有讚揚當政者的好政策,比如豁免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訪馬的旅遊簽證。
「當我們(馬華)作出批評的時候,你(行動黨)就說馬華『雞蛋裡挑骨頭』啦、什麼『深宮怨婦』啦。但當年你們講言論自由、聽取民意。現在反映民意來告訴你,你卻說我們『嘮嘮叨叨』、『搞針對』……」
但他說,當政府就是要接受批評,國陣之前當政府時也每次遭指責與針對,在做行政工作的時候,就會面對人民的鞭策,而馬華接下來也會繼續扮演這個角色,希望政府能聆聽。
以張盛聞的看法, 現在整個國家的局勢,已沒有像以前各族包容的「方程式」,縱然現在談多元政黨,但團結政府在無法獲馬來選票之餘,只能一直在退讓及討好友族同胞,使到建國時期互相尊重的精神慢慢被削弱。
「我(張盛聞)覺得,馬華的存在還是很重要,我們對華人課題發出聲音,但從來不是搞種族主義,只是這個國家本來應該是多元、中庸,而當你說多元、中庸,就必須是有多元的特徵,而不是(前首相)敦馬發表的那種』同化』。」
他提到,之前國陣當政時,儘管有人挑戰政府應該關閉華小,但一直只敢在外喊而已,一換政府後,能有人到法庭挑戰華小違憲;而曾擔任副教長的張盛聞的解讀為,當初有人挑戰政府應該關閉華小時,他們就代表國陣政府出來喊話,教育部確認華小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當年教育部長拿督馬哈基爾也出來表明不會關閉華小,當政府一直有喊話的時候,下面的氛圍就沒有那麼激烈。
另一方面,張盛聞也談到,雖然馬華如今看起來「好像與主流政治沒什麼關係」,但他強調,馬華不會輕易消失,因馬華有幾十年根基,現在要做的是培訓有識之士的年輕人。
「我(張盛聞)覺得,華社的重要資產,除了華文媒體、華文學校、華團之外,還有包括華人政黨,無論再怎樣積弱,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資產;馬華可以弱,但不能消滅。等到有一天,整個環境不一樣時,讓華人知道還有一個家。」
他說,過去改革是黨內改革,所發出的訊息只是自家人、同溫層看到而已,現在要靠年輕人去打開市場,要讓年輕人善用自媒體,包括抖音國際版(tik tok)等社媒來傳播信息,這些都是長期工作,無法短期看到效果、
「這一屆不行下一屆再來,再不行再來,這是我們在努力做著,而無法立竿見影。」
談到作為老牌政黨的馬華如今招收黨員的情況,他則指出,如今的馬華仿佛與行動黨對換了角色,以前衝著政治資源而來的人,如今是不會加入馬華的,但如今的馬華卻可以吸引到認同黨鬥爭理念的有識之士,因此馬華要扮演好監督與制衡的角色
他談到,每一次召開中委會都會招到新黨員,沒有一次是「0」,只是過去是3、500人,如今是3、50人的區別,而儘管政治資源少了,但如今加入馬華可以獲得最多機會。
此外,馬青署理總團長張佑銓稱,馬青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不只是增加年輕黨員的人數,更重要的是要吸引認同馬華鬥爭路線,要做到年輕人走得進來,馬青走得出去,包括通過TikTok、小紅書等新媒體宣傳理念。
他說,從盤面上來看,馬華的黨員人數比行動黨多,行動黨的支持力量來自民間,但當今行動黨的領導都去當官時,馬華就要填補那個發聲的空缺,如今要的是民間與有識之士對馬華的支持,這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