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衛生部長凱里表示,大馬今年至今爆發的兒童手足口症(HFMD)病例,比冠病疫情之前更高,而且數據激增,暴增病例增15倍,已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
根據大馬衛生總監諾希山提供的數據,大馬今年截至在第19個流行病學周(至5月14日)通報的手足口症病例,是去年同時期的15倍,達3萬1661宗病例;去年同時期的手足口症病例是2121宗。
諾希山指出,今年第19個流行病學周通報的手足口症病例為7526宗,比第18周的1676宗,增加高達349%。
傳染地點多數託兒所幼兒園 截至今年5月14日,雪蘭莪出現最多手足口症病例,即8864宗(28%),接著是吉隆坡及布城的4421宗(14%)、沙巴2650宗(8%)、霹靂2638宗(8%)及吉蘭丹2493宗(7.9%),而其他州屬及聯邦直轄區的病例則少於1500宗。
「大多數的傳染地點是在託兒所、幼兒園或學前教育學校,共有575個(65%),其次是個人住家305個(34%),以及兒童看顧中心27個(3%)。」
凱里也認同,幼兒園和託兒所重開,全面投入運作是造成手足口症病例上漲的原因。
手足口症初期症狀與冠病相似 他表示,手足口症初期症狀,往往與冠病症狀相似,譬如發燒,過了幾天會出現紅疹,但在經歷了冠病兩年以來,不少家長以為這種症狀是冠病或其他疾病引起,以為不是手足口症,結果最終感染手足口症,導致手足口症病例激增。
已指示全馬州衛生局採取介入行動 鑒於情況來到一個令人擔憂的地步,凱里已指示全馬所有州衛生局採取介入行動,包括縣衛生局須向人民廣宣手足口症病例及其防範的行動,同時也讓父母親也意識到手足口症病例上升及其蔓延的嚴重情況。
他呼籲民眾尤其是家長們,提升自我衛生醒覺意識,及兒童的乾淨與衛生水平,避免感染手足口症,因為兒童常喜歡將手指放入口中,然後直接接觸玩具,並感染該病症。
家長校方須做好防控措施 諾希山則呼籲家長及監護人若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症的感染症狀,採取以下措施:
一、不把孩子帶到公共場合、學校、託兒所、幼兒園等
二、把出現症狀的孩子帶去看醫生,以尋求治療和建議
三、上廁所後、換尿布後、處理或清洗孩子的大便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四、使用消毒液清理兒童玩具及地板,尤其是廁所
五、確保以正確的方式處理一次性尿布
六、孩子們不共用餐具及個人用品
七、託兒所、幼兒園或學前教育等學校的校方受促在校門展開篩查工作,確保孩子們沒有出現症狀才能進入校園
州及區衛生局已進行宣導工作 諾希山說,衛生部時刻監督全國的手足口症傳染情況,並與其他相關部門及機構共同採取控制和預防措施,州及區衛生局已採取的行動包括:
一、向州及區級別所有負責監管託兒所(taska)、幼稚園(tadika)、幼兒園(tabika)及學前教育的部門及機構發出提醒信函;
二、透過視頻會議或市民會議(townhall),與託兒所、幼稚園、幼兒園及學前教育的經營者展開彙報會,以提高他們對手足口病的醒覺及了解當地的傳播狀況;
三、準備宣傳文本,並交給清真寺和超市等負責人,以向訪者傳播相關資訊;
四、定期通過新聞發布和公告向住宅區的民眾,特別是零星病例分布較多的居民區,進行宣導工作,以採取適當的控制和預防措施;
五、通過面子書、推特、Telegram等平台,以多媒體信息圖表傳播與手足口症相關的信息,以及透過電視台及電台的訪談傳達手足口症相關消息;
感染手足口症須通報 諾希山提到,手足口症是需要根據1988年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法令(342法令)進行通報的傳染病;民眾可以向鄰近的區衛生局上報在託兒所、幼稚園、幼兒園及學校等所出現的手足口症。
MySJ新增追蹤傳染病功能 此外,他說,衛生部已在MySejahtera手機應用程式啟動新功能,以追蹤手足口症病例,這將有助民眾透過了解周圍手足口症的風險,更謹慎地規劃日常活動與行程。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面子書 推特 電郵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