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農夫學新種米法 減少碳足跡

2022-05-17

米飯是亞洲人不可或缺的主食。在印度尼西亞,每人一年可平均吃掉114公斤的米,但是稻米種植也是氣候變化的一個導因。印尼一些農夫正在學習新的耕種法,協助這個稻米生產大國減少碳足跡。

中爪哇的瓦洛尤一家人世代務農。他近期開始以包括蝸牛在內的各種土生物種調製成有機肥料。

瓦洛尤說,過去使用傳統肥料種稻,煮熟的米一天一夜後就會變得黏糊,以有機肥料種出的米卻能爽口吃上兩天。300多名印尼農夫加入了克拉登市一個提倡可持續務農的合作社,並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推行可持續的稻米耕種。組織表示全球稻米種植產生的溫室氣體其實同航空業的排放量不相上下。

Rikolto印尼稻米計劃經理蘇哈坦納表示:「這些農夫大量使用化肥以維持收成,這當然會提高甲烷的排放。」

傳統的漫灌種植法產生全球約10%的甲烷排放,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乾旱和暴雨也降低稻米產量和質量。這個組織為農夫提供培訓,指導他們每種植兩排到四排稻米,就留下一些空間,這能提高收成。

當局也鼓勵農夫種植成熟期較短的品種。雖然勸導農夫改變種植習慣不容易,不過採用可持續方式耕種的大米在市場上每公斤售價,比一般大米要高出美金兩角錢,是推動印尼農夫轉向可持續務農的一大吸引力。


相关文章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胡棟強:若面對叫囂還不出聲 愧對愛黨同志與支持者
  • 加快梳邦機場通關程序 交長:將向內閣建議採用自動通關閘門
  • 安美嘉批評團結政府「獨裁」 哈山卡林:指控太過分且不公平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能吉里補選】消息:國盟候選人公布前兩天 里茲瓦迪才從伊黨加入土團黨
  • 陸兆福鼓勵長巴業者引進新科技 近期公布旅巴取締報告
  • 火箭堅定不移 倪可敏:用政績贏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