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報導,文章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測算,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計死亡病例約1500萬人。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文章指出,實踐證明,中國的防疫方針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最好詮釋,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
文章指出,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良好的疫情防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最有利的營商環境。一些地區反映疫情防控影響了經濟發展,對此要從全局、大局的角度看問題。現階段,堅持「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越小。
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21年保持經濟增長和疫情防控全球領先地位,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勢提供了重要保障。要心懷「國之大者」,多算大帳、整體帳、長遠帳,發現一起、撲滅一起,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代價控制住疫情,牢牢掌握住主動權。
醫療資源總量不足
文章表示,Omicron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中國是人口大國,老齡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人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但近兩年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科學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沒。
文章指,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將壓力都傳導到「治」上,威脅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
文章還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作為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嚴防死守、決不鬆懈,確保各項措施真正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