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爭奪戰:改變遊戲規則

2022-05-13     緣分

人才爭奪戰:改變遊戲規則人才爭奪戰:改變遊戲規則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傳統的勞動規則已然被改寫,新型技術的誕生5G、雲(CLOUD)、大數據(BIG DATA)和人工智慧(AI)等,將逐步實現數字化社會,為我們如何工作和決策提供參考;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時刻關注新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機會。

在數字時代快車道中,技術的更新疊代,出現大量人才缺口問題,由此人才戰略必將成為公司發展的排頭兵,擁有匹配的數字人才,才能保持公司的高速增長,處於自身領域的領先地位。

作為華為東協學院的副校長,我的使命是成為企業人才需求與供應之間的橋樑,持續為馬來西亞輸出優秀的人才資源。東協學院計劃從2021-2025年為馬來西亞培養5萬名數字人才,平均每年培養1萬名,回顧2021年,馬來西亞華為已實現1萬名人才培養,未來我們將持續提供優秀的師資力量,滿足本地人才培養的需求。

我相信,持續使用新興技術來培養數字人才,為各產業提供最聰明的頭腦,馬來西亞很快將會成為東協國家數字人才中心。

缺乏數位技術人才-「生存威脅」

科技快速發展時期,人才短缺危機達到頂峰,已成為全球企業的生存威脅。如果企業不注重人才轉型,註定會被市場淘汰。

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不斷變化,馬來西亞需要長遠的發展,而不是著眼過去的成績故步自封。近年來新冠病毒的傳播已促使許多國家明白數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未來企業數字化生產和信息通信的必要性。

各地的企業組織都迫切希望重構員工技能、培養復合型勞動力,同時招聘更多數字人才。對於缺乏數字領導人才的企業,將阻礙其創新與增長。

現在-人才短缺問題

建立強大的人才管道將是支持國家數字化轉型和創建安全數字生態的首要任務。

去年9月公布的第12期馬來西亞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占比貢獻從22.6%提高到25.5%。然而,由於疫情因素,加速數字化轉型步伐受到嚴重影響。

去年Coursera的全球技能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在全球技能方面排名第46位——缺乏數字技能——遠遠落後於東協兩個級別較高的成員國:新加坡(第10位)和越南(第20位)。

馬來西亞希望通過堅實的公共和私人夥伴關係,以縮小技能差距,實現馬來西亞國家5.0戰略的道路,這是一個建立在該國人民強大數字經濟基礎上的可持續、有彈性、包容性和繁榮的社會。

華為擁有20多年的全球數字人才培養經驗,我們知道發展、培養和塑造年輕人才的重要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各大學建立了華為東協學院和華為ICT學院,以及推行華為未來種子計劃、華為星火和華為ICT大賽等活動,旨在培養能夠勝任未來工作的ICT人才。這在目前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尤其重要,他們能夠滿足現在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需要。

我們的重點是確保未來的人才具備新興的數字技能,並能夠充分學習先進技術和數字創新,如雲計算、自動化、人工智慧、物聯網(IoT)、5G技術和機器人技術。

當前華為通過ICT學院,與馬來西亞30多所本地大學合作,提供涵蓋5G、雲計算、大數據和其他顛覆性技術的相關培訓。

同時華為2020年啟動了Spark計劃,旨在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創業生態環境,每年將為2000多家開發者和300多家初創企業賦能。它是一個混合加速器計劃,為亞太地區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服務,利用華為在技術和創新方面的優勢地位,推動電子商務、醫療、製造業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產出。

未來-夥伴關係問題

這些未來的科技人才是國家發展戰略中堅力量,發揮至關重要作用。我們需要各行業、教育部門和政府的相關責任人之間進行多重螺旋式合作,以確定數字人才發展趨勢,並確保僱主人才需求與生產技能同步。

當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人才發展都得到成功管理時,就可以形成一個高績效、創新型的良性循環。

這種形勢很普遍,精明的企業高管和高增長的公司已經認識到贏得人才爭奪之戰的重要性,加強企業知識能力提升的渠道,保持公司充足的技術人才。

目前馬來西亞華為與多方建立了合作關係,確保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創新。已與馬來西亞科學、工藝及革新部(MOSTI)、砂拉越國家技術培訓中心(CENTEXS)、製造商聯合會(FMM)、電信運營商(Celcom、Maxis、TM)、婦女領導力基金會(WLF)以及電腦及多媒體業公會(PIKOM)等知名組織合作,提供人才培養解決方案;同時我們還為應屆畢業生以及就業人員提供在職培訓、行業趨勢和專業課程。

同樣我們相信女性也有能力推動技術創新,華為十分重視女性員工,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董事會董事陳凱瑟女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馬來西亞,我們正在與婦女領導力基金會合作,制定人才發展方案,培養一批女性領導者。

華為將持續致力於數字人才培養,我們將不斷擴大華為東協學院的影響力,整合區域資源,賦能馬來西亞數字人才,推動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助力馬來西亞數字化轉型之旅,最終履行東協數字與人才樞紐的角色和職責。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