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侖高原11日訊)針對農民控訴無法獲取農業補貼的問題,丹那拉打州議員張玉剛表示,政府不但應舉辦更多下鄉活動,為基層農民提供最及時的諮詢和協助,也必須在實施措施的過程中,建立全面、透明和問責的機制,確保這些補貼能夠發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他指出,聯邦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案》宣布為農業和漁業提供17億令吉的補貼和獎掖,其中包括15億令吉的種子、化肥和稻米生產補貼,在2021年杪全國大水災之後,也宣布為受水患影響的農民提供高達一億令吉的援助。
「此外,由於全球疫情牽連供應鏈,導致化肥和農藥價格水漲船高,政府也多次表示將會增加更多輔助補貼。」
儘管如此,他指許多基層農民都控訴無法獲取相關補貼的信息,也無從申請,這延伸出幾個嚴重問題,到底是政府的補貼僧多粥少,無法滿足全部人,或補貼在發放過程出現偏差及中飽私囊的現象,導致真正需要的人士無法直接受惠?
他派發開齋節禮品給金馬侖消拯局後發文告表示,農業補貼政策的標準、規模、結算和分配程序,以及補貼對象,一直以來都屬於內部作業,缺乏公開的權威性數據,導致人民代議士和非政府組織無從追蹤和監察。
為此,他提出三項建議,全面加強農業補貼機制的透明和問責程序,嚴查違規及避免出現內部操作現象,確保真正需要補貼的基層農民能夠受惠。
第一,政府必須貫徹公開、客觀及透明原則,實施任何惠農政策和補貼方案的時候,各個負責單位都必須將補貼政策的內容、程序、要求等,通過電視、電台、報紙、網絡等媒體,及時宣傳,讓廣大農民了解政策,讓社會各界知曉農業補貼方案和要求,接受民間和社會組織的監督。
第二,政府必須定期報告補貼措施的進展,實時提供補貼政策在各個地區的支出事項,受惠人數量及受惠金額等更細化的信息。這些報告必須定期在相關單位的網站公布,並且把報告提交給國會、州議會及相關委員會。
第三,在國會成立農業補貼監測及檢討特別委員會,並且在這委員會納入反對黨議員,賦予成員監測和協調職能,實時監督相關補貼政策有效進行。此外,委員會在政策評估階段,邀請相關的非政府組織,為政策提供第三方觀點,補充內部作業能力的有限和不足之處。
張玉剛強調,嚴格執法是防止補貼被濫用的必要措施,被發現濫用補貼的人士,或者違規官員,都應該面對法律制裁,以警示公眾和震懾未來的違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