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醫療業者告訴《海峽時報》,近來有越來越多國外病患來新治病,但未透露具體增長人數,只表示這些病患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越南以及寮國。他們主要前來本地私人醫院尋求治療。
伊莉莎白醫院骨科中心總監兼骨外科顧問醫生邱恩典告訴《海峽時報》,雖然他的病患大部分是本地人,但海外病患人數在過去兩三周已有所增加。
新加坡醫療集團癌症中心醫務總監兼腫瘤內科顧問醫生黃醒榮則形容說:
「外國病患入境人數的大幅度回彈相當顯著。」
他有留意到,新加坡及印尼去年12月啟動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簡稱VTL)後,只有零星的病患來新。4月1日放寬條例後,印尼病患就爆增。
半數醫療旅遊病患來自印尼
雖然醫療費較高(一般比當地國家貴上一倍,還得另外支付機票及其他費用等),但本地醫院依然以優質服務取勝,在疫情前已經是相當受歡迎的醫療旅遊目的地。
然而自2020年3月疫情變得嚴峻之後,我國就禁止所有國籍的短期訪客入境新加坡或在我國轉機,打亂了外國人來新看病的計劃。現在,這個醫療旅遊板塊又逐漸恢復至疫前狀態。
紅螞蟻查了查新加坡旅遊局網站,截至2019年9月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都會接待50萬名醫療旅客。其中超過半數來自印尼,每年約有25萬名印尼人來新接受醫護治療。
黃醒榮醫生告訴《海峽時報》,醫療旅遊需求回升,不僅是防疫放寬讓「壓後許久」的醫療旅客紛紛出國,或多或少也與外籍病患自身國家資源有限有關。
他透露,數名外籍病患告訴他說,他們的國家必須將醫療資源轉而投入在抗疫上,因此難以獲得如癌症等其他方面的醫療護理。
儘管如此,黃醒榮說,倘若外國人是為了治療冠病疫情前來新加坡,他們依然會被婉拒。
業者盼更多中國籍病患來新
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以及王乙康部長早前都曾在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提到,本地這一波疫情已趨緩,不再對我國醫療系統構成壓力。
新加坡IHH醫療保健營運總監楊聖明醫生告訴《海峽時報》,該集團曾將逾半數普通病房「隔離」起來照顧將近6200名冠病患者。
「我們照料的最後一名冠病患者最近出院了,隔離區的病房也已『解封』……目前,我們的醫院開始有來自鄰國的病患回流,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及柬埔寨等。」
據了解,外國病患在疫情前曾占IHH保健病患總數的30%左右。楊聖明說,外籍病患人數目前仍遠低於疫前水平,但他相信人數會在下來幾個月持續增加。
「我們預計在齋戒月結束後,一旦中國重開邊境後,就會有更多外籍旅客來到新加坡。」
不過,邱恩典醫生有注意到,有別於疫情前,外國病人在決定是否要出國接受治療時,已變得比以往更謹慎。因此,為海外病人看診時也延伸出「新常態」:
「之前,外國病患會直接來新,進行初次會診。現在,我的很多病患會先透過視訊平台Zoom進行諮詢,了解我們能為他們的病情提供什麼樣的治療,再決定是否要飛抵我國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