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他穿山甲可能因非法狩獵而在沙巴滅絕。
亞庇9日訊|沙巴野生物局總監阿古斯丁圖卡表示,巽他穿山甲,也被稱為馬來或爪哇穿山甲,可能會因非法狩獵而在沙巴滅絕。
他說,科學上被稱為「Manis javanica」(馬來或爪哇穿山甲)的巽他穿山甲,在沙巴一直是偷獵和走私者的焦點,這導致它在本州的數量銳減。
無論如何,他無法提供這種哺乳動物在本州數量的準確數據。
他表示,自2019年以來,已有5起涉及非法獵殺穿山甲的逮捕事件。
僅30%罪犯被抓獲
在最近告訴馬新社的談話中,阿古斯丁坦言,有關統計數據並未顯示涉及偷獵穿山甲的真實情況,因為根據研究,只有30%的罪犯被抓獲。
他指出,穿山甲經常被獵殺,因為它們是蛋白質的來源,它們的鱗片被用於傳統醫學。
他警告,任何人若被發現買賣穿山甲罪名成立,可被罰款5萬至25萬令吉,以及最高5年監禁,同時敦促握有偷獵活動情報的民眾,向該局或透過社交媒體平台www.wildlife.sabah.gov.my,或在辦公時間致電088-215 353投報。
他說,巽他穿山甲與其他野生物,如人猿、熊、雲豹、長鼻猴、海龜和瓜哇野牛一樣,受到1997年野生物保護法令的全面保護。
然而,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除了在新加坡估計有1068隻穿山甲外,沒有對這個物種數量的準確數據。
除巽他穿山甲外,亞洲還發現了其他三種穿山甲,即中國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印度穿山甲(Sweet crassicaudata)和菲律賓穿山甲(Sweet culionensis),而在非洲有巨型穿山甲(Smutsia gigantae)、白腹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南非地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和黑腹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
IUCN列極度瀕危
2008年,巽他穿山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中的瀕危動物,之後其數量在21年期間銳減了80%後,於2014年被列為極度瀕危。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2010年的一份報告發現,2007年至2009年期間,沙巴非法出口了2萬2000多隻巽他穿山甲,而當局於2019年2月緝獲了約30噸巽他穿山甲,包括已遭冷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