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點半,紅螞蟻想電召私召車,就快搜了一圈手機里的私召車應用,卻只見一片紅色箭頭,意味著車資上漲。
以往這段不到10分鐘的路程,用同樣的幾個電召應用,費用一般只需7至8新元,如今卻翻倍了,而且還是在根本不算尖峰時段的上午。
紅螞蟻最終唯有認命乖乖搭地鐵前往目的地。
結果發現,價格雖然沒這麼貴了,但還是比以往平均高出2元至5元。
某私召車應用除了出現紅色箭頭之外,還會附上一句「有許多像你一樣的乘客,但周圍司機不多」(Many riders like you, but drivers are few)。這句話或許能基本概括解釋為何電召服務費一直在上漲。
政府放寬社交人數限制、允許所有員工返回公司上班後,尖峰時段的叫車服務費用,相比去年增加了一倍甚至兩倍。
幾名電召車應用用戶也告訴《海峽時報》,除了車資飆升,另一問題就是等候許久仍等不到車子。有受訪者透露,這個問題早在今年3月初就浮現。
難道「車資上漲、等候更長」將成為我國防疫條例鬆綁後的新常態?
私召車與德士皆「僧少粥多」
不但德士司機少了,私召車司機的人數在同期也下跌,從7萬7141人減至6萬8041人。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年乘客率只有疫情前的不到八成,司機們難以取得收支平衡,紛紛選擇「退場」。
不過,乘客量出現了回升跡象。
陸交局數據顯示,本地德士去年日均載客23萬2000趟,比前年的21萬9000趟多1萬3000趟(5.94%);私召車去年日均載客32萬1000趟次,比前年的29萬7000趟多8萬9000趟(8.08%)。
可見,司機供不應求,是推高車資和電召費的主因,也很可能與越來越多夜班司機離職有關。
一名隸屬於SMRT的跨越德士(Strides)司機告訴《海峽時報》,周五凌晨時分從武吉士到武吉巴督的車程,已經漲至約50至60新元。
他有觀察到,一些司機在晚間時分,會選擇取消從市中心到較偏遠鄰里地區的預約,以免回到夜間場所時找不到乘客。
「現在的油價很高,所以這些司機寧願在市中心執行短程載送服務,這樣比較划算。」
私召車平台Gojek的現有計劃,也有望吸引司機在夜間執班,如周末凌晨12點至三點之間載客,每趟可賺取額外積分。
專家:業者或不急於增聘人手 或許許多乘客都像紅螞蟻一樣,看到電召車資上漲、司機短缺、預訂服務後又被取消,難免會因搶不到私召車或德士而怨聲載道。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告訴《海峽時報》:
「隨著市場平台及業者更相信需求回升將持續維持,他們將繼續加大計劃,吸引司機回流。短期內,各平台及司機應樂於賺取更高的佣金及車資。」
「一整天或一整個星期可獲取的總收入,數額必須夠龐大,才足以涵蓋司機的所需收入,及車輛的營運及資金成本。」
看來,除了要學習與冠病共存,如果不想乘搭公共運輸,國人也要慢慢學著適應,與不斷上漲的私召車資與德士車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