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遷都東加里曼丹的計劃如火如荼進行,儘管中央政府操作火熱,然而看在當地原住民眼中卻是無比恐懼,他們擔心在發展輪無情的輾壓下,在地文化將消失殆盡。
日經亞洲報道,印尼遷都地點的當地原住民巴利克族(Balik)族長朱貝恩(Zubain)表示,政府不應該只顧著追求新首都是的夢想,而不注意周遭社區的文化習俗消亡。
他表示,巴利克文化在當地逐年減弱,在地社群目前極力保存文化不會完全消失。
森林開發威脅文化保存 他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木材公司進入並破壞了他們村莊周圍的森林,數十種木材、根莖和植物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至少有44種木材和植物是用在巴利克族傳統的穆隆治療儀式上,但如今已經無法找到這些植物。」
朱貝恩說,巴利克人傳統上居住在河流附近和森林邊緣,以耕作為生,但隨著伐木公司接管土地,耕作已經變得困難。
根據印尼的遷都大計,首屆段將會有150人隨政府遷到東加里曼丹,朱貝恩擔心該人口遷移將令巴利克語言進一步凋零。
今年3月,佐科威在所圈定的新都地點過夜並主持命名儀式,迎接晨曦的到來。(圖:佐科威面子書) 人口遷移衝擊語言文化傳承 「如今已經有許多族人用印尼語交談,而不是用巴利克語。大批人口遷來,印尼語將普及化,巴利克語則將成為傳說中的語言。」
在社巴庫拉瑪(Sepaku Lama)村,當地族長希布克丁(Sibukdin)表示,作為一個來自加里曼丹島的原住民群體,巴利克人被認為是小人物,直至目前才慢慢為人知。
希布克丁有一系列的腳鐲,這些腳鐲曾經是傳統的巴利克治療師所佩戴,由於這一傳統習俗已經消亡,腳鐲不再被使用。
「我認為它們是時代的象徵,是對未來進一步動盪的警告。」
「這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們不會接受其他土地作為代替,否分就是違反習俗。 」
佐科威與東加里曼丹新都地點的原住民領袖對話,聆聽各族希望保存在地文化的訴求。(圖:佐科威面子書) 或有大批原住民被迫離開家園 印尼新首都面積預計達2560平方公里,儘管新首都譽為「綠色城市」,但計劃中的規模意味著已經居住在該地區的原住民群體可能會被驅逐。僅在柏馬龍(Pemaluan)村,就有超過100個家庭可能不得不搬遷。
巴利克傳統舞蹈家雅蒂(Yati Dahlia)一直努力保持當地的表演文化。其工作室有15名舞者和3名打鼓和敲鑼的音樂家,把傳統的巴利克舞蹈和歌唱傳給年輕一代對她來說很重要。
與東加里曼丹島原住民社區的許多年輕人和婦女一樣,她在自己的村子裡努力尋找工作,因為大多數人只有高中畢業。
「森林消失了,我們去哪裡耕作呢? 」 傳統上,許多巴利克婦女會以森林為生,如果環境受到干擾,她們將當其沖。
「我們以森林為生,比如尋找藤條。如果我們失去了森林,我們就會失去製作傳統軟膏等可以出售的原料。」
達利婭說,目前如果當地人找不到其他形式的工作,仍然可以在田裡工作,種植水果和蔬菜出售謀生。
「但是,如果新的資本來了,到處都是建築,我們在哪裡種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