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聽起來很老套,像是父輩才會做的事。斜槓、自由、理想、跳脫框架仿佛才是現代人的代表。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一輩子反覆做著同樣的「練習」,科研不也是這麼一回事嗎?不停的地反覆實驗、驗證,期盼能推進社會的發展。入行20年的電氣工程師梁慧儀今年獲頒卓越世界女工程師獎,成為大馬首個拿下這個獎項的工程師。
「以前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我跟我的研究主管都沒錢,很多人看不起我們,但我們也無所謂,只憑著一股傻勁在做。就是這樣的傻,才把基礎打穩。」提起自己的背景時,梁慧儀調侃自己傻,但或許也就是這樣的人,才能在做研究時一直保有前進的動力。
2022年卓越世界女工程師獎得主梁慧儀
畢業於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擁有電氣工程博士學位的梁慧儀,早年參與研究時便已開始從事數據處理工作,也就是的人工智慧。雖然20年前仍未出現人工智慧,但這類電信天線資訊分析便是人工智慧的開端。在那個2G剛要轉入3G的年代,仍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處理,而她的工作就是確保在多台手機同時開啟網際網路時,發送的訊息不會出現傳錯人的失誤,避免網路流量出現混亂。
「當時的其中一個研究就是學習如何將多輸入多輸出系統(Multi-input Multi-Output,簡稱MIMO)的方式採用在網際網路上。」梁慧儀直言,當時的電信大多採用單一天線,因此開始思考多重天線的可能性。於是,當時就此做了模擬實驗,驗證這個方式的可行性,但因缺乏資金,研究最終停留在模擬階段,並未繼續。「現在我們說的5G,用的就是這個MIMO技術。」談起這件事,雖然這個技術並非出自她手,但當年的想法得到驗證和推行,也是對她當時研究方向的一種肯定。
Advertisement
在拿到博士學位之前,她參與了昆士蘭大學舉辦的澳洲研究開拓者創新比賽,在一眾博士、教授參與的項目中脫穎而出,一度成為澳洲當地爭相報導的新聞人物。「很多人沒想到我一個外國人,還是一個未畢業的博士生,竟然能擊敗那些高資歷、經驗豐富的前輩,拿到這個獎。」梁慧儀笑說,其實她也沒想過會拿到這個獎,當時是沖著8000澳幣(約2萬4600令吉)的獎金去參與,「妄想」若能贏得比賽,就能結束因為缺乏研究經費而到餐館半工讀的生活。
梁慧儀用自己的博士論文研究課題參賽,成功在一眾資歷深厚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澳洲研究開拓者創新比賽,在當地轟動一時。
「當時我的博士研究就是做資料信號研究,找出如何在一堆信號中找到對你最重要的資料。」為了參賽,她設法將自己的研究最簡化、現實化,套用在聼障人士的助聽器上。她直言,聼障人士在助聽器里會聽到周遭所有嘈雜的聲音,但這個技術能幫助他們找到想聽的聲音,讓聼障者也有聽到聲音的權力。當時學校用這個技術申請了專利,而她則用了這筆獎金飛到夏威夷出席研討會,分享這項技術。「生平第一次到夏威夷,多虧了這筆獎金。」
梁慧儀是一個坐不定的人,喜歡到處亂跑尋找心靈感,但每每在沉浸後的突破總是讓人震撼的。圖為她獲得WEPs獎亞軍。
會報讀電腦工程系 竟是因為不會用電腦
「工程師給人的印象就是要曝曬在太陽底下、工作環境骯髒、粗劣,當初選擇修這門課時,家人都擔心我無法承受這樣的工作環境。工程是一門艱難的科系,要求學生具備戰略、分析和批判思維,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談到當初報讀電腦工程系的原因,梁慧儀笑著表示:就因為不懂得用電腦。其實,早在她中學畢業後,父親就花5000令吉給她買了一台高端電腦,但當時的她連最簡單的Word都不會用,只能任由電腦積滿塵埃,而她也因此常被旁人取笑為電腦白痴。為此,她希望往後的自己能學會與電腦為伍。
等待了兩年,遲遲沒有被本地政府大學錄取,加上那個年代的大專院校不多,她只能選擇2+2的課程,從本地私立學院直通澳洲大學。梁慧儀在本地修的是電腦工程文憑課程,殊不知昆士蘭大學並沒有這門課,只能從電腦科學和電氣工程中做出選擇,最終她選擇了同為工程系的電氣工程。除了文憑課程的基礎知識不怎麼派得上用場,當年英語水平不高的她根本不敢在外國人面前說英語,當然也聼不懂當地的英語腔調。「我們這裡的英語無論說得多爛,意思到位就好,但去到國外才發現英語差真的會有差異。」剛開始因聽不懂當地的英語,使她有好幾門課險些不及格,直至後來結識了新加坡的同學,從他們身上了解到新加坡人的學習態度,學會凡事先做好準備,這才追上了進度。
「說真的,新加坡人學習和做事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研究方面也一直走在時代的尖端。」提起研究,梁慧儀坦言早年在新加坡私企工作的那段經歷,讓她對市場的需求變得敏感,研究方向也變得更實在、更接地氣,而非天馬行空的想像。即便如今在大學裡任職管理層,也未對她的研究造成任何影響,仍會按照社會的需求去做研究。「偶爾遇到瓶頸時,我也會去看一下新加坡現在在做什麼類型的研究,這樣才能追得上時代的步伐。」
梁慧儀是習武者,平日裡會練習武術,也曾出國做武術交流。
梁慧儀形容自己是一個「坐不住」的人,與一般總是待在室內的研究人員不同,她需要多到戶外及人群走動,從中尋找更多研究的靈感。「沒有靈感的時候,可能一兩個月我都做不出一個東西來,但靈感來的時候,一般都會有很震撼的結果。」她透露,自己曾鑽研過睡眠障礙者的腦電波,從中分析他們在晚上的腦訊號是什麼,用這些數據協助醫生更準確地做出診斷。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