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2023-03-25     菁菁

引言:玩家看見了遊戲里的名場面,觀眾看到了末世里的眾生相。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截至目前為止,今年東西方最火的兩部劇集分別是咱們的《狂飆》,以及HBO出品的《最後生還者》真人版美劇。不同於已經走到自己命運終點的強哥,《最後生還者》男主角——被無數玩家沈痛悼念的老爹喬爾,才剛剛在劇集第一季最後一集的結尾處,說出了那句有可能是電子遊戲歷史上最為沉重的謊言。

來自視頻平台的數據表明,當晚共有820萬觀眾在第一時間見證了這一幕,只是不知道他們當中有多少人像玩家一樣,已經知道了當年喬爾與高爾夫球桿所結下的孽緣。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直到今天,相信很多玩家依然對2020年6月份,《最後生還者2》發售後所引起的軒然大波記憶猶新。那個時候我們在現實新聞里看到的,身邊生活經歷的,再到遊戲所呈現的,達到了某種令人窒息的殘酷同步,這也直接導致了遊戲里喬爾面對的悲慘下場,點燃了玩家壓抑在心中的熊熊怒火。

事實上,在《最後生還者2》確定發售日之前,索尼已經預感到了可能出現的輿論危機,並一再將發售日延後,只是因為網絡上泄露劇情,繼續壓著遊戲不發恐怕會嚴重影響銷量,這才頂著現實壓力投下這枚「炸彈」。

如今雖然玩家們沒有半點想要「原諒」的意思,但美劇第一季的成功和接下來第二季的續訂,就等於是預告了「喬爾之死2.0」。當美劇改編的成功之道,主創對第二季可能性的暗示,和《最後生還者》遊戲新作交織在一起時,這個源於末世的故事,正在開闢出新的道路。

比板磚更可怕的,是人性

此次HBO的真人美劇版《最後生還者》從第一集開始便打破了「遊戲改編,十有九爛」的業界常態。即便是沒有接觸過遊戲的普通觀眾,也被劇集呈現出的真實感和源於遊戲的「父女」關係所吸引,尤其對比以往追求「粉絲向」卻遭到粉絲詬病,討好一般觀眾又難以引發一般觀眾共情的同類影視劇,《最後生還者》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來簡單做一番梳理。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1、多角度敘事。

遊戲版的《最後生還者》毫無疑問是一款劇情驅動類遊戲,玩家視角始終固定在喬爾和艾莉身上,並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通過操作喬爾完成這一路冒險。當玩家群體以成年男性為主,他們所產生的代入感,就成為了《最後生還者2》輿論爆發的重要導火索。

美劇則將視角進行時空和人物上的移動,把遊戲里的NPC角色,連同劇集原創人物一起,擴展戲份,甚至獨立成章。比如第三集《漫長的時光》出現了遊戲里與玩家有過短暫接觸的NPC,在比爾和弗蘭克的對台戲幾乎填滿這一整集的情況下,觀眾們見證了一場屬於末世戀人的愛情悲歌。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第一季最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集。來自遊戲里一位NPC角色

等到第八集《當我們身處困境時》,剛剛「適應」末世價值觀的觀眾們,又被衣冠禽獸的原創牧師角色大衛上了一課。此人看似在困境中領導眾人抱薪取暖,實則為了生存和個人慾望已經突破了人所以為人的底限。初代講述艾莉兒時經歷的DLC部分,則融入到了回憶段落中,加上其他人物的出色演繹,即便是玩過原作的玩家,也得到了如同觀眾般的「初見」視角,用比起遊戲更高的視野,看到一幅末世里的眾生相。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2、板磚戰神下線和數量有限的感染者。

真人版《最後生還者》固然評價走高,但其中也有部分玩家詬病之處,比如劇中戰鬥場面比起遊戲削弱太多,而災後世界第一大勢力——感染者,很多時間乾脆則「不在場」。個人認為,這樣的「低魔」處理(奇幻文學常用的一種說法,出門騎飛龍,一言不合搓火球就是「高魔」;像《冰與火之歌》那樣讓龍和異鬼更多停留在傳說里,唱主角的還是內政外交家族情仇,就算是「低魔」),好過讓人演員照著遊戲流程做cospaly。這樣相對更加耐心的形式,能把占大多數的普通觀眾代入帶世界觀語境下,如果他們想進一步嘗試互動,大可以去買遊戲,劇集播出後遊戲銷量的呈現出200%的猛增勢頭,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點。

一上架就口碑翻車的末日題材神作,改成電視劇後卻贏麻了?

《最後生還者》美劇片場照

3、實景,更多的實景。

瀏覽社交媒體上的《最後生還者》真人版劇照,你會發現實景比例比想像中要高,單集動輒百萬美元的成本,確實花在了諸如改造整條街道,群演大規模化妝等實體開銷上,而不是明星演員的天價片酬,或者進了明星製片人的腰包——沒錯,我要對比的就是最近三部漫威電影——《雷神4》《黑豹2》和《蟻人3》,三部電影排隊比爛,演技形同兒戲,綠幕依賴症更是病入膏肓晚期。

兩相比較,固然有題材之分,但毫無疑問,實景才能讓演員投入其中,令觀眾感同身受。當年初代遊戲里的最後一幕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在於遊戲極高的工業水準打造出令人信服的真實感,真人版只是形式上真實的第一步,只有環境的真實,直至情感的真實,才是打動螢幕前觀眾的誠意體現。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