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2023-03-25     菁菁

自從Chat GPT問世後,人們發現人工智慧的聰明程度超乎想像,文案、繪圖、方案製作幾乎是無所不能。人工智慧瞬間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調教AI成為社畜上班摸魚項目之一。人們都企圖通過使用AI來增加自己的效率,替自己工作。

而實際上AI目前的理解能力還十分有限,似乎在經過精細化調教之前,AI更容易因為不那麼「智能」讓使用者哭笑不得。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人類馴服AI的早期珍貴資料

在大家都追求通過提高AI性能來達成目標的勢頭之下,所謂的「下苦工」、「做功課」、「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似乎都將隨著AI性能的提升而淡去。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一款遊戲,用它的實際行動回答這個問題:文字圖畫的內容或許可以由AI產品產出,但對於傳統曲藝的還原,老戲骨的神韻AI未必能原汁原味表現出來。

在目前萬物皆可AI的趨勢中,《逆水寒》反而高舉「逆AI」的大旗,放棄利用AI製作戲劇動作的便利,連續四年邀請大師親自上陣進行動捕,用最笨,但最真實的辦法把承載了千年文化底蘊的經典戲曲記錄在梨韻閣中。

當然,僅是記錄還遠遠不夠,沒有觀眾,戲曲演出只不過是一場排練。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精神和美學上的富礦,它不能用AI生成,亦不能像化石、古董等死物那樣被放到博物館裡束之高閣,它的美需要觀眾去注視、欣賞,文化才能有生命力。

標榜自己弘揚傳統文化、文化輸出,以「國風」自居的國產遊戲不計其數,但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上來說,《逆水寒》都是數一數二的。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逆水寒》的玩家們早已在遊戲中感受過龜玆古國的舞蹈、景德鎮的浮梁古城,穿在身上的傳統服飾、親自體驗過的傳統民俗更是數不勝數。在《逆水寒》里,與傳統文化聯動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年世界戲曲日在遊戲里新加入的各個戲種和經典曲目,如今《逆水寒》中的梨韻閣,已經可以被稱為一座遊戲里的戲曲藝術博物館。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所謂梨韻閣,其實就是遊戲里一處用來聽戲的勾欄瓦肆,每天都會演出相應的劇目,在遊戲里,各路行俠仗義的豪傑來梨韻閣洗去身上的風塵和血氣;現實中的玩家,在副本里搬完磚後可以到這裡體驗傳統戲曲最本真的魅力,而這類用來增加玩家代入感的設定,將梨韻閣融入了遊戲里的那個活靈活現的江湖世界。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幾年前梨韻閣剛剛落成的時候,最早收錄的是崑曲《牡丹亭》和越劇《梁祝》,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逆水寒》就走上了公款收集國家隊的追星之路。

為了一板一眼地還原傳統戲曲中的身段和造型,《逆水寒》逆AI而行,堅持採用了傳統的真人動捕的動畫製作流程,不僅投入了好萊塢級別的真人實時動捕技術,還請到了許多科班出身的國家級戲曲演員。比如在《牡丹亭》里飾演女主角的是國家一級演員孔愛萍,後來他們請到的同等級大咖還有吳亞玲、蔣建國和吳素真在內的許多知名戲曲家,他們身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獲得者等光環不計其數,含金量不言而喻。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當然,對於當今的年輕人來說,只是把傳統戲曲加進遊戲里並不一定引起他們的興趣。而《逆水寒》為了宣傳戲曲玩法,專門請春晚常客譚晶改編了一曲戲曲版本的《赤伶》,不到一天就在B站拿下了九百萬播放量。為了在這首歌中融入傳統戲曲和通俗唱法,譚晶還請教了專業的崑曲老師進行指導,成功將傳統戲曲糅合進了流行文化中,在年輕人中得到了好評。

AI化的大趨勢下,逆水寒這次反而高舉反AI大旗

哪怕是那些從來沒接觸過傳統戲劇、完全無感的玩家,往往也會在聯動專屬時裝的誘惑下走進梨韻閣,開始自己與國粹的第一次接觸。

經過三年間的聯動,如今的《逆水寒》戲劇收藏越來越多,包括豫劇、越劇、崑曲和黃梅戲在內的多個戲種和《天仙配》《梁祝》《花木蘭》等經典唱段。

不過這份收藏名單一直有個遺憾,就是唯獨缺了傳統戲曲的代表:京劇,而這塊最重要的拼圖,也將在今年的3月27日得到補全。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