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2022-12-29     菁菁

這場訴訟在政府無法證明這些遊戲會帶來「迫在眉睫的危險」,與AMI公司沒有證據表明決議對遊戲銷量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不了了之。在近三十年後的「布朗訴娛樂商業協會案」中,同樣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將電子遊戲裁定為受憲法保護的「傳播媒介」,就連「禁止將暴力遊戲銷售給未經父母監督的孩子」的法案都被視為違憲行為。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在如今看來,《卡斯特的復仇》所引發的爭議或許相當荒謬,尤其是在追求「政治正確」的大背景下,你幾乎難以想像世界上仍存在著這些如此赤裸裸地宣揚種族主義思想的電子遊戲。

但現實則是這類情況幾乎從未消失,就比如TSR LLC在前段時間招致爭議的《星際前線:新創世紀》,遊戲將黑人列為了「亞種族」,且智力屬性只有9點,而與之相對的是「白人種族」的13點智力。類似《種族清洗》這類赤裸裸的新納粹遊戲也有不少,就比如美國另一新納粹組織NSDAP/AO的《集中營老鼠狩獵》(concentration camp rat hunt),讓玩家能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射殺猶太人。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這些遊戲能夠存在的原因可能要追溯到「美國國家社會黨訴斯科基村案」,1977年,一個美國猶太裔鄉鎮的新納粹組織向警察報備申請遊行活動,但人們很快就成功從縣級巡迴法院拿到了緊急禁制令並阻止了這場遊行。

不久之後,新納粹政黨美國國家社會主義黨將這件事鬧上了最高法院,並同樣依靠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的言論自由權駁回了限制令,這起訴訟也成為了美國教科書般的經典法律案例。而被允許的種族主義與歧視言論就這樣滲透到了電子遊戲中,在法律層面上,人們幾乎對這類遊戲無計可施。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博弈

雖說法律為種族主義遊戲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可這並不代表人們會對它們視而不見,你在steam等各大遊戲平台就幾乎看不到那些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遊戲。

這一方面是由於各大平台對遊戲的審查相當嚴格,畢竟就連不少黃油的發行商都得通過R18補丁來規避平台的審查,難以想像遊戲平台會冒著公關危機的風險讓這類遊戲上架。另一方面,技術能力成熟的遊戲開發商幾乎不會主動去踩「種族主義」的雷,在過去的CD-rom時代乃至更久遠的雅達利時代,伴隨著報紙與經銷商利用噱頭的大肆宣傳,像《卡斯特的復仇》這類由只想撈錢的AMI公司製作的爛遊戲也能大賺一筆,但伴隨著遊戲行業的飛速發展,這種糞作想要進入公共視野的難度高了不少。

但平台同樣有著自己的問題,如今更亟待解決的問題或許是遊戲平台與線上遊戲的種族主義騷擾。

根據ADL(美國反誹謗聯盟)在2019年的報告,近乎2/3的遊戲玩家都在線上遊戲中受到過言語歧視與騷擾。其中最直接的冒犯行為就是在遊玩一些網遊時頂著帶有強烈歧視氣息的ID,除此之外,一些內置語音交流的遊戲也是重災區,筆者在多年以前遊玩《CS:GO》國際服時就經常被迫陷入這種爭吵。

所幸玩家們遇到這種情況還不算太無助,如今不少網遊廠商都積極引入了對玩家間交流的管控措施,比如拳頭公司在《Valorant》中內置的反騷擾系統,以及前段時間育碧為《彩虹六號:圍攻》實裝的名譽系統,它們都旨在監控玩家對局之間的交流,並給一些發表歧視言論的玩家鐵拳制裁。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但關於遊戲中種族矛盾的爭論似乎永遠都不會消失,油管主Shirrako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荒野大鏢客2》中,他將一名黑人帶到了3K黨的集會現場,儘管最終什麼交互都沒有發生,但這個視頻的瀏覽量還是輕鬆破了千萬,這場拱火行為引發了大規模的爭吵,也不知道將3K黨當成彩蛋做進遊戲的R星作何感想。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不過這把火終究還是燒到了R星自己身上,有玩家開掛將這些只應存在於單機模式中的人物模型帶到了線上模式,化身3K黨成員在聯機中大殺四方,事件以R星緊急修改了遊戲文件為告終。總而言之,即便遊戲平台與廠商試著規避這些問題,但只要現實中有種族主義者存在,這類行為或許就永遠不會消失。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在平台和廠商與種族主義者之間的博弈之外,也有不少嚴肅的開發者選擇主動去觸碰這一話題,來表達對種族主義思想的駁斥。就比如《生化奇兵:無限》以「美國例外論」塑造並批判的反烏托邦天空城哥倫比亞,在去年,也有《黑港》(Blackhaven)這類反思殖民主義的免費獨立遊戲出現。

遊戲角色「越來越黑」的背後,是廠商與種族主義四十年的戰爭史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3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