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陸路交通管理局曬出的成績單,反映出我國的地鐵可靠度還算不錯,比起去年也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湯申—東海岸線(簡稱湯東線)第三階段的11個地鐵站,也在本月13日正式通車,為沿線的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據報道,當湯東線的所有地鐵站都啟動後,日均乘客人次將高達約50萬,日後也會進一步增至100萬人。
由此可見,許多國人每日都會乘搭公共運輸(除了地鐵也包括巴士),公交系統如何維持可靠度、繼續造福人民,十分關鍵。
好消息是,新加坡人習以為常的通勤方式,最近得到了國際認可。
根據奧維諮詢(Oliver Wyman Forum)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通學研究所聯合展開的一項調查,在全球60個城市中,
新加坡公交通系統排名第四。
被評選為具有優質公交系統的十大城市排名如下:
新加坡具「優等交通管理制度」 作為成功擠入五強的兩個亞洲城市,新港的公交系統各自有何優勢?
報告說,在新加坡,「微通勤」(micromobility)是較弱的一環,儘管有良好的腳踏車基礎設施,但行走或騎腳踏車的人口卻相對較低。
另外,雖然新加坡不禁止騎行電動踏板車,但用戶需遵守嚴格條例,用戶也對其安全隱患有所顧忌。
然而報告指出,新加坡維持了一貫的強項,即豐富的創新生態系統(rich innovation ecosystem),以及改善通勤的強烈政治意願,衍生出「擁堵收費」等具前瞻性的政策。
報告也說,
「新加坡具有無與倫比(unparalleled)的交通管理制度,其道路使用者收費系統,也讓新加坡成為了降低擁堵情況的先鋒。此外,國內也強烈實施交通規則,私人車輛內的攝像頭,也有助於鼓勵良好的駕駛行為。」
交通部長易華仁指出,公共運輸的車資必須跟得上營運成本的上漲步伐。(海峽時報)在地鐵設施方面,報告特別點出,新加坡自2003年起就投資全球首個自動化列車系統,如今是維持最良好的地鐵系統的其中一個城市。
「公交選項可負擔得起,均可在短程步行距離內到達。強勁的風險預備能力,及災難管理能力,成就了堅韌的交通網絡。」
說到可負擔性,我國交通部長易華仁本月初曾在國會上談到此課題。
從12月26日起,我國的地鐵和巴士車資將上調4至5分錢,相等於起價2.9%。
易華仁當時在回復多名議員的詢問時說,公共運輸的車資,必須跟得上營運成本的上漲步伐。
「放眼未來,我們必須確保車資跟得上交通網絡擴大及成本上漲的步伐。否則,我們的公交系統在財政方面將會變得不可持續,這將對乘客及納稅人不利。」
公交車資究竟會如何「演變」,還是個未知數,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要在維持公交系統可靠度之餘,確保車資負擔得起,以便讓更多人願意乘搭公交,是一大挑戰。
香港致力讓個人通勤服務「不那麼吸引人」 (聯合早報)至於香港,報告同樣提及可負擔性及抵達公交的距離,包含其他因素如運作時間、擁擠情況,以及通勤速度(commute speeds)等,使香港的公交系統名列第一。
身為報告的編寫人員之一,奧維諮詢夥伴安德烈亞斯寧豪斯(Andreas Nienhaus)告訴《彭博社》,香港等城市通過「讓使用個人通勤服務變得不那麼吸引人」來鼓勵人們使用公交系統。
「香港有大量的綠色區域及禁車區,或使人民了解到,要在城市裡駕車需付諸高額費用。這(對推廣公交系統)是有所幫助的。」
新加坡近年來也積極推廣減少使用車輛,雖然引發部分疑慮,但整體而言相信也會提高公交系統的使用率。
順道一提,紅螞蟻最近到瑞士旅遊,也到訪了榜單上排名第二的蘇黎世。
整體而言,當地的公交系統與新港系統異曲同工。
儘管各個地鐵線「環環相扣」,看似有些複雜,但好處是通勤信息相當清晰,列車一般也準時入站,初次到訪的遊客也會覺得很便利,無需太擔心會迷路。
(紅螞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