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要在多極化世界遊刃有餘 保持雙語優勢至關重要

2022-11-15

據新躍社科大學資深教授的研究,在新加坡的三大種族中,與華人和印度人相比,馬來人的英語和母語雙語讀寫能力最高。

該大學的學術顧問郭振羽教授和中文部羅福騰副教授告訴《海峽時報》,新加坡一直堅持推行雙語教育政策,但成功的程度因種族而異。

郭振羽說:

「我懷疑本地華人社區仍然存在分歧。有使用並樂意接受華文華語的老一輩,也有排斥華文華語只依賴英語的一群人。」

他說,

相反的,馬來人在共同的信仰和文化上更加同質和團結,這有助於鞏固他們的母語在社區中的地位。而且新加坡毗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也有助於鞏固馬來語在本地的地位。

馬來語是新加坡馬來族群的母語,憲法也定為國語,法律地位在其他官方語言之上。

雖然它的國語地位僅具有象徵性,但新加坡國歌歌詞用馬來文寫、馬來語唱,新加坡國家制定的榮譽制度,名稱也採用馬來文,輔以英文;而且軍隊操練口令及有關典禮儀式用語也為馬來語。

郭振羽補充說,

淡米爾語在本地使用得較少,原因是我國的印度同胞使用的是其他印度語言,這些語言都是由新移民從印度各地帶入我國的。

其實本地的印度新移民多來自北印度,無形中也使本地印度族人口更加多元,分歧也更大。淡米爾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可說是岌岌可危。

新加坡統計局「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中關於本地語言使用的數據也支持了教授們的觀點。

本地華人當中,通曉中英雙語的人口有62.3%。在馬來族群中,通曉英語和馬來語的比例為82.8%。在印度人口中,只有41.8% 的人通曉英語和泰米爾語。

英語已經取代華語成為本地居民在家的主要用語。有多達48.3%的五歲及以上的本地居民在家使用英語交流,這一比例高於2010年的32.3%。

兩位教授也說,在未來,新加坡勢必成為一個在所有領域都以英語為主的亞洲國家。

地鐵上的人潮。(聯合早報)教授們說:

「但是,保持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中,會說雙語的人比早期增加,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小提問:我們有沒有不會講或講不好馬來語的馬來族議員?)

教授們也補充說:

「儘管本地有更多華人說英語而不是華語,但母語並沒有完全消失。」

他們認為,

中國的大眾媒體、華人宗鄉總會以及來自中國的新移民,都會讓華語繼續存在以及被積極使用。新加坡人也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華人進行貿易,因此華語仍具備功能性。

華語對新加坡人還有功能和價值作用。(海峽時報)不久前,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對此也有一番見解。

他說,隨著中國崛起、世界更加多極,華文在未來會更見重要。

「如果我們沒有一群華文精英,就得依賴外來華文人才。但是過度依賴外來華文人才是危險的,因為他們不在這裡長大,沒有同樣的早年經歷,對社會沒有同樣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有一群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華文精英,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吸引外來人才。否則,就無法這麼做了,還可能把我們的社會帶向錯誤的方向。」

於是他建議政府考慮把義安理工學院改為特選理工學院,同時也將坐落在南洋大學(簡稱南大)原址的南洋理工大學則改為特選大學。

新加坡教育部在1979年推行了「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選出九所華校中學為代表,創設中英同為第一語文的特選學校。

此舉旨在保留傳統華校精神,在華族文化的氛圍中培養雙語人才。這個計劃後來也擴大到小學,目前新加坡總共有26所特選學校。

不過兩名教授都認為:為時已晚。

郭振羽說,南洋理工大學如今已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國際地位。

他認為,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不同的大學彙集資源,與國際夥伴合作,在大專及以上的水平,培養新一代的新加坡雙語人才。

教授們是什麼來頭? 郭振羽和羅福騰合著《多元和統一: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全面觀察新加坡獨立以來的語言規劃、雙語教育政策的實施與發展,探討本地四種官方語言與社會發展間的變動關係。這本書已在7月推出,明年將會翻譯成英語。

羅福騰和郭振羽教授。(海峽時報)郭振羽早年受過嚴格的社會學、傳播學的訓練,對東西方社會語言學理論、語言規劃原理有較好的把握。加之,他也有機會參與國家多個部門委員會的籌劃運作,對國家語言管理層面的了解更加廣泛深入。

羅福騰則對華語本體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對新馬社會語言學課題的觀察和實踐頗有心得。

兩位教授非常客氣地告訴《海峽時報》,儘管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政策已經實行了長達60年,但新加坡的母語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間。

郭振羽說,這裡就需要區分會話和書寫的水平。本地大多數華人都能說華語,但他們的書寫水平則有待提高。

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規範雙語政策。當時為了全面推動英語作為各族群共同語,成為共同的工作語言。另一方面又冀望能保留母語、保留各族群文化的根,而奠定了多元語言政策。

1965年我國獨立之後,繼續推動多元語言政策,1966年開始全面施行雙語教育,要求所有小學從一年級開始教授英語和「母語」(民族語言)。後來,政府致力於在本地最大族群——華族當中推廣華語的使用,包括自1979年開始的「講華語運動」,成功地讓華語取代了方言,成為本地華人的通用語言。


相关文章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胡棟強:若面對叫囂還不出聲 愧對愛黨同志與支持者
  • 加快梳邦機場通關程序 交長:將向內閣建議採用自動通關閘門
  • 安美嘉批評團結政府「獨裁」 哈山卡林:指控太過分且不公平
  • 港真東協 | 大馬高級教育文憑 美中100%及格率創高峰
  • 【能吉里補選】消息:國盟候選人公布前兩天 里茲瓦迪才從伊黨加入土團黨
  • 陸兆福鼓勵長巴業者引進新科技 近期公布旅巴取締報告
  • 誹謗郭素沁案須賠30萬 聯邦法院駁回嘉瑪上訴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