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訊)馬來西亞立國迄今65年,唯小販國文水平卻不斷鬧出笑話;今日就有網民在面子書上議論小販誤置錯別字在招牌上,把「Kerang」(鮮蛤)寫成Klang(巴生),引髮網民熱議!
巴生皇城(Klang Bandar DiRaja)面子書專頁今日上載一張價格表照片,內容註明粿條一盤5令吉,加「巴生」(Klang)賣6令吉;版主表示,也許他指的是鮮蛤(Kerang)?
除了上述錯別字外,也有網民上載巴生某美食中心(Medan Selera)的招牌照片,表示小販因使用錯別字,讓美食中心(Medan Selera)變成了「憂鬱美食」(Melan Selera)。
有關炒粿條加「巴生」一盤6令吉的帖文和照片上載後,即引起不少網民熱議;其中就有網民解釋,其實巴生的舊名拼音不同,過去所使用的英文字母拼音為Kelang,在發音上其實容易跟鮮蛤的英文名字Kerang引發混淆。
不過,大多數的網民則以此做玩笑梗,調侃指出,「巴生」有很多種類的,喜歡哪一種任君選擇,如有淡江(Hulu Kelang)、巴生衛星市(Klang Utama)、巴生港口(Pelabuhan Klang)及舊巴生(Klang Lama)等;一些網民也打趣表示,加「Kajang」可能更加美味。
Advertisement
由於該專頁版主並未註明有關炒粿條小販的地區或店名,因此無法證實有關價格表來自哪個地區。
有關帖文自早上8時42分上傳面子書後,即引起網民的關注和熱議,截至下午2時,總共累積了1800多個贊,超過350個留言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