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日訊)早前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時,我國政府為了阻斷病毒傳染鏈,實施行動管制令。而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大部分行業被迫暫停運作,部分父母仍需居家上班,在工作之餘,還必須照顧無法到校上課或到託兒所的孩子。
居家上班的父母基於必須忙於工作上事務,為了可以專心工作上事務,部分父母會「祭出」電視機或平板電腦,讓孩子乖乖坐著觀看卡通或動漫等,這樣就可以排除孩子的打擾,導致工作上的分心。
雖然「祭出」電視機或平板的招數奏效,然而這或將對孩子帶來「傷害」,造成孩子在學習上遲緩。不僅在學校上課的孩子趕不上學習進度,而那些5歲以下孩子在語言學習也受到障礙,出現語言學習遲緩情況。
一名擔任攝影記者的家長旦尼爾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坦言,其3歲女兒出現語言學習緩慢情況。
他說,起初他們並沒有察覺,直到行動管制令放寬,可以回鄉與家人團聚,女兒與同年齡的親戚孩子玩在一起時,他們才驚覺此事情的發生。
「我及太太發現,該名親戚孩子已可以講一些話,並說出一些單詞,然而同齡女兒仍無法說話,這才察覺到女兒的問題。」
他說,他們起初還擔心孩子是否患上自閉症,然而經過診斷後,才發現原來是女兒在語言學習上出現遲緩現象。
孩子回校上課後情況好轉
他透露,在行動管制令期間,擔任新聞攝影記者的他,仍然要往要跑工作,而其妻子作為特別助理仍需要居家上班,無暇照顧女兒。因此為了安撫女兒,他們讓女兒收看電視節目。
「大女兒已7歲,但畢竟與妹妹的年齡有差距,即使姐姐與妹妹說話,也是簡單幾句。」
他說,隨著3歲女兒回校上課,他們觀察發現孩子的情況逐漸好轉,如今開始多話。
她說,而在行動管制令後,該幼兒園學生出現語言學習遲緩的情況劇增,比例約10:4,即10名學生中,可能有4位學生出現語言學習遲緩情況。
學習機會減少成巨大影響
她指出,在今年,該幼兒園招收的學生中,有許多學生年齡雖已4歲,但是仍然沒有獨立自理能力,同時講話表達能力比較差,甚至有一些學生甚至還不會講話。
她分析,如今4歲的孩子,在2年前實施行動管制令時,孩子正是2歲時候,而2歲的孩子正處於動作及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然而之後就進入行動管制令,期間學習機會減少,同時活動空間銳減,確實孩子對成長帶來了巨大影響。
「在家裡,父母可能忙於工作,不像學校般,父母無法規劃教學活動給予孩子學習,只能以電視及平板電腦來娛樂孩子,因此導致孩子在語言發展上出現遲緩。」
她舉例,該學校招收一名3歲半的學生,父母在行動管制令期間仍然需要居家上班,因此將孩子送往保姆家照顧。而保姆的照顧方式,就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幾乎每天從中午1時左右,一直坐在電視機前直到晚上。
需家長配合 限制減少孩子上網時間
她續說,不僅如此,其也發現,部分6歲的學生,因為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幾乎每天都在上網看優管或打電動,隨著回校上課,發現這些學生的學習進度非常緩慢,更令人擔憂是,這些6歲的孩子明年即將升上小學一年級。
「為了讓學生趕上學習進度,需要父母們的嚴厲配合,以限制減少孩子的上網時間,即從以往的每一天,減少至僅有周末時期,同時還必須限制時間。」
「一些父母積極配合,可以看見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確實進步了許多。」
她也坦言,在今年年初,學生們紛紛回校上課時,該幼兒園內的老師確實比較辛苦,必須花費更多心思去教導學生。面對那些學習進度已落後的學生,甚至會採取「一對一」的教導方式,然而如今情況逐漸好轉,學生們也逐漸趕上進度。
另外,盧源來專科醫院偉立指出,雖然沒有正式研究數據顯示,行動管制令導致孩子出現言語學習遲緩問題,然而以其接觸的案例而言,確實發現行動管制令導致許多孩童在言語學習上出現遲緩現象。
他說,根據他查詢發現,在行動管制令期間,一些父母仍然需要居家工作,所有就打開電視或優管讓孩子觀看。或一些父母必須工作,只好委託公公婆婆照顧,而一些公公婆婆認為看電視可以讓孩子學習,因此就長時間讓孩子看電視。
他續說,行動管制令期間,孩童失去了到公園或託兒所與其他孩童一起玩樂的機會,因此導致孩子缺乏與人互動及溝通。而在家裡看電視或優管是單方面,而孩童的成長是模仿父母開始,而從電視上根本看不到說話嘴形等,因此孩子根本沒機會學習。
「從所接觸的案例觀察,很多孩童出現語言遲緩或障礙,都是與觀看螢幕的時間脫不了關係。」
他補充,根據本身的經歷,自從行動管制令後,前來看診的孩童中,出現語言學習遲緩情況,比行管令之前增加了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