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看到這些病例數據,搭配「新高」「翻倍」等聳動字眼,很容易就會挑起人們的緊張情緒,擔心防疫措施是否充足,出門在外是否會染上病毒。
不過,如今輿論對於確診數字似乎不像以往那麼敏感,甚至還可說是多了一份冷感。
網民:病例=數字? 紅螞蟻爬了一下網上評論區,發現網民對於媒體通報的確診病例的反應,主要可以歸納為兩種看法:
一、既然要把冠病視為地方性流行病,就無須再持續統計病例,到頭來也只是沒完沒了。
二、不是每名確診病患都被歸入官方數字,當局彙報的也不一定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抗疫兩年半以來,人民感到疲勞,不再那麼關注每日確診病例或有些麻木,認為「病例只是數字」或許情有可原。
那麼,是不是就像這名網民所說的:每日通報確診病例已經沒有意義?
分析:決策有賴於數據 減緩關注冠病走勢「缺乏遠見」
筆者指出,冠病疫情預計已在全球奪走超過1800萬條性命,比各國通報的數據多出兩倍,還重創全球經濟。奧密克戎BA.2型變異毒株也入侵多國,導致確診病例與住院人數悄然回升。儘管如此,各地對病毒走勢的監察及通報反而似乎出現鬆懈的跡象。
文章引述「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數據指出,縱觀全球,相較疫情暴發初期,國家彙報冠病情況的頻率首次下滑至每周少於五天。
「這好比病人的症狀一減輕,就立即停止服用抗生素——這會提高病情劇烈復發的風險。」
筆者也直接點出冠病數據的重要性:公共衛生決策取決於最好的現有數據,在全球各地尚有許多人未接種冠病疫苗的情況下,削弱追蹤冠病病毒並做出應對的能力,將會使這些決策不再那麼可靠,也使人們難以評估自身安全。
我國立場:公布確診數字配合全球監控工作確保信息透明
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貿工部長顏金勇也指出,繼續公布每日疫情數據的做法是為了確保信息透明,並與全球做法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