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訊)首席統計師拿督斯里莫哈末烏茲爾指出,我國去年通報2萬1534宗工傷,比2020年的3萬2674宗大幅下降34.09%。
他今日發文告說,根據《大數據分析:2021年國家職業意外及疾病統計》,大部分經濟領域被迫暫時關閉,加上營運時間較短以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因而成了促使數據下降的原因之一。
他說,隨著工傷案例下降,去年每1000名雇員的工傷率也從2020年的2.18點,同比下跌0.75點至1.4點。
「報告顯示,因工殉職的案例總數同比減少11宗,從2020年的312宗降至去年的301宗;每10萬名雇員的致命工傷率也從2020年的2.09點降至2021年的2.00點。」
「根據分析,政府放眼在2021年工傷率降至2.53點,及致命工傷率降至4.36點的目標已達成。」
莫哈末烏茲爾說,去年所有州屬所通報的工傷率及案例總數比前年低,除了玻璃市,該州的工傷率上揚0.49點至1.64點;沙巴、納閩及吉蘭丹錄得最低工傷率。
他指出,85.3%工傷案例及97%致命工傷案例涉及男性,這與往年的百分比構成相同。
他說,按國籍方面,1萬7302宗或80.3%工傷案例涉及本地雇員,餘下4232宗(19.7%)則涉及外籍雇員。
「大約73.7%或1萬5868宗工傷案例涉及45歲以下雇員,在每1000名雇員的工傷率方面,20至24歲雇員高居榜首,錄得1.60點,接著是30至34歲(1.47點)及40至44歲(1.45點)。」
「至於致命工傷率,50至54歲雇員以2.64點排在首位。」
針對工傷的原因,莫哈末烏茲爾說,60.8%是由3種意外所致,分別是誤踩、誤撞物件或被物件砸中(5330人受傷,109人死亡);墜落(4094人受傷,95人死亡),3661人因其他原因受傷。
他指出,工傷統計除了可以提供資料作為防範用途之外,也可用作其他用途,包括估計職業意外的後果、收入損失或生產損失,從而提高職業安全及衛生層面重要性的意識。
「此數據也對通過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及達到目標,尤其保障雇員權利及為所有雇員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