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專欄作家丹尼爾莫斯(Daniel Moss)指出,因為偏袒馬來族群而犧牲少數民族的政策難以撲滅,造成大馬頂尖人才外流;另外,招聘凍結和邊境封鎖導致從旅遊業到農業的低技術勞動力短缺,員工的缺失正在限制經濟復甦。
大馬極力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莫斯認為,野心勃勃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馬來西亞,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兩個問題,阻止優秀公民流向國外,才有望躋身下一層次的繁榮經濟體,再次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根據世界銀行去年的一份報告,因為國內缺乏機會而選擇離開的人士中,教育程度和技能最高的公民占比顯著,其中1/3為高技能移民,占了國內人口受過大學教育者的約20%。
他認為,要鼓勵國人留在國內,馬來西亞得放寬一些阻礙商業活動的僵化做法。
因為太多政府支持的公司以及表面上是私人公司、但實際上由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管理,觸角幾乎遍布各個領域,缺乏競爭能力。
他說,此外,國有企業往往被用作國家的儲蓄罐,為政治上需要的項目和事業提供資金。
世行:大馬外勞低技能較多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馬來西亞的外勞往往是低技能的,完成中學教育的相對的少,他們在數十年前開始填補開放的勞動市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前占勞力市場約15%的製造業。
專門報道亞洲經濟的莫斯指出,長久以來,馬來西亞就渴望擠入先進經濟的行列,並以華而不實的國內汽車工業、世界最高的建築等進行炫耀。
他奉勸,與其炫耀20世紀末繁榮時代的遺物,不如專注於不那麼花俏但可以取得成功的關鍵元素如在未來數十年驅動發展的勞動市場,這可讓馬來西亞有更好的表現。
獅城匯率有優勢 他指出,馬新兩國在1960年代動盪的年代短暫合併兩年後分家,兩國經濟將會繼續緊密聯繫,雖然兩國在外國勞工的政策都摸稜兩可,但對外勞的需求不會因此減少。
莫斯指出,馬來西亞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國家未富、經濟卻停滯不前的風險。要避開這命運,大馬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就業市場。
他說,新加坡具備作為一個全球商業中心的勢力,但它依然需要承包商、巴士司機、建築工人和護士。由於匯率優勢,做同樣工作的大馬人在獅城可以拿到3倍報酬。
莫斯表示,在馬新兩個鄰國中,面臨著人才流失和勞動力短缺的馬來西亞,未來挑戰似乎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