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打滾多年的前輩,常會對後輩落下一句「狠話」:
一旦出了社會後,就會發現上學是多麼幸福的事。
要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一個辦法就是累積更多實戰經驗,「准職場新鮮人」唯有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到公司企業實習,或者打份兼職工。
然而,要同時兼顧課業和工作,讓許多本地大學生大喊吃不消。
一項由跨大學網絡主導、針對本地六所大專學府展開的調查,近期訪問了470名大學生,以更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
其中兩項調查結果最吸引紅螞蟻的眼球:
更驚人的是,有12%的受訪者為壓力值打了「滿分」,也就是說,大學時期的壓力已讓他們覺得無法應付。
8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坦言,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來自課業和工作。這裡的「工作」,指的是兼職或實習工作。
(資料來源:跨大學網絡/紅螞蟻製圖)讀書應考都快忙不過來了,還得抽出時間累積工作經驗,本地大學生為什麼要把自己逼得就要快透不過氣?
這是因為,校方強制要求他們參與實習——新加坡管理大學就規定,所有科系的學生都必須有實習經驗才能畢業。
南洋理工大學原本只有一些學院有強制實習的規定,如旗下六所工程學院、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等,但這從去年新學年起也已擴大至所有學生。
新加坡管理大學規定,所有科系的學生必須有實習經驗才能畢業。(聯合早報)新加坡國立大學一些工程系及編碼和計算系學生,也須在求學之餘完成實習。
今年初,國大也推出「實習即服務」(簡稱IAAS)電子平台,讓學生不必等到假期或利用一個學期專注實習,而是能隨時在大學生涯中接工作,通過平台推銷自身技能,以便企業利用平台為擁有合適技能的人選進行配對。
原因很簡單:更多僱主職場不再那麼看重學歷,而是看重申請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又多了另一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壓力。
大學生壓力大卻有苦難言 75%受訪者坦言,他們在學術方面需要更大的援助,包括提交作業時能有更長的寬限期。(海峽時報)看來,一面啃書一面工作已是現代大學生的常態,但他們在抗壓方面,還需更大的輔助。
根據調查結果,75%的受訪者坦言,他們在學術方面需要更大的援助,包括提交作業時能有更長的寬限期(grace days)。
也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擔心,如果他們尋求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援,會因此被貼上標籤(stigmatized)。
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大學生對於學業成績有「根深蒂固且不健康的困擾」,因為他們將成績視為在大學畢業後,成功求職的關鍵因素。
「過程中承受的壓力,減少他們學習的樂趣,因為學生專注於取得良好成績,並與同行競爭。」
在大學生步入職場前,讓他們提早學習抗壓未嘗不是件好事。(聯合早報)紅螞蟻覺得,這句話好像也適用於形容本地各年齡層的學生?
如果要根除「成績不是一切」的心態只是一種奢望,大學生又還得應對兼職或實習工作的壓力,那麼教導學生如何承壓,可能比灌輸他們「別太注重成績」來得更有意義。
提早學習如何抗壓,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